第367章 暴君们的暴行(3/5)

妾儿女,全都被处斩,石宣的幼子才五岁,作祖父的石虎十分疼爱,他老泪纵横地把孩子抱在怀中,当行刑官来拖孩子时,孩子拉着祖父的衣服大哭,小手不肯放松,连衣带都被拉断,但终被硬拖去杀死。太子宫的宦官和官员,都被车裂。  “十大暴君榜第五名——三国吴皇帝:孙皓(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六十万!”  暴君案列: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  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  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见杀),又曾迁都至武昌,大兴土木。,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襄阳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家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和他们的子孙。  陆凯、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280年挥军南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不久孙皓去见晋帝。帝赐坐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皓对曰:“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帝大笑,贾充问皓曰:“闻君在南方,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耶?”  皓曰:“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帝封皓为归命侯。  “十大暴君榜第四名——秦二世:胡亥(大秦王朝)”  “奖励:粮草七十万!”  暴君案列:残害宗亲杀戮大臣实行暴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胡亥第五次出巡全国,后来病死在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立胡亥为帝。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惨无人道的暴政统治,陈胜、吴广扯起农民起义的大旗,揭开秦王朝灭亡的篇章。公元前207年,年仅23岁的秦二世胡亥,在登基3年后被赵高杀死。  胡亥的天下原本就是偷来的,做贼心虚,害怕诸公子与他争帝位,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杀个干净。  于是在赵高的罗织诬陷下,胡亥连兴大狱。赵高将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旧臣近侍若干人一起拘捕,在严刑拷打之下,全部问成谋逆重罪。结果,公子十二人戮死在咸阳,公主十人则在杜邮被肢解,所有财物抄没入官,被株连者不可胜数。  在胡亥杀掉的所有兄弟中,只有公子高是个例外,没有被诛连九族。在胡亥开始疯狂地屠杀兄弟姐妹的时候,其实公子高并没有被拘捕。公子高是个聪明的人,他看到胡亥连一母所生的兄弟都杀死,眼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死在了胡亥的手下,知道自己也不会被幸免。于是,公子高就想逃走避祸,但是为了保全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公子高横下心来,上书胡亥,说:“父皇不幸早逝,做为的他的儿子,不能为他老人家尽孝道,既然他老人家已经仙逝,我做为挑逗儿子,理应殉葬父皇,好在地下陪伴服侍他。”胡亥一看非常高兴,认为公子高恪守孝道,于是就免了他全家的死罪,并赐钱十万厚葬公子高。  赵高一心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势。秦始皇的子女都被杀完了,于是,赵高开始瞄向那些忠于朝廷的“异己”,借故制造冤狱,杀死了很多忠良大臣。  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联名冒死向秦二世上书,揭露赵高等奸臣的罪行,结果被双双下狱。在狱中,冯去疾、冯劫拒绝向赵高一伙奸佞屈服,为保持清白的名节,二人先后在狱中自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