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给大领导和军工部的惊喜之作,杨晨研发的武器都是好东西(2/2)



杨晨微笑回应:“当然,领导,好消息。歼-10的研发已经完成了。”

大领导顿时笑容满脸举起大拇指:“好!研发完毕就好。既然研发完毕,那么就得开始制作试作飞机进行各种测试和试飞了。”

“必须的,每架真正制式化的的量产机,都必须在正式服役之前,经过实验测试,及早发现问题为第一要求。按设计完毕,完成测试和各种试飞到预计投产,需要最少三年到五年时间。再算上铺开战机后,再到练习熟悉战机,形成战斗力需要再花两三年左右。这个期间的飞机代数空窗期,建议军工部最少落实歼-7的仿制,减少代差空窗期。如果有需求,我可以立即投入歼-8的研发,并且采取跟歼-7差不多的零部件替换,只在使用上进行跟歼-7的高低搭配。也就是说,虽然我完成了歼-10研发设计,但是从试制试飞,再到制式化量产后形成战斗力,最少需要六年时间。现在虽然不是战时,既然如此,我们就更需要求稳测试。”

研发、原型机制作、测试试飞、预生产型测试,再到定型制式化量产,这个过程都是杨晨根据后世歼-10从研发到正式装备部队的十数年过程的记忆。

看回当时美利坚的f-15研发,1960年立案,1962年开始研发,1967年投标,1969年定型,1970年制造20多架原型机,1972年开始首飞测试,1976年开始制式化换装。期间到最后形成战斗力是1977年。

可以说,杨晨穿越到来后,除了系统提供的研发原型蓝图,veda的辅助研发,大大缩短了歼-10研发所需的时间外,其他的还得走原来试制,试飞和形成战斗力的路子。但是总体来说,花的时间是有效缩短了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了。最快提早华夏空军战斗力的话,按现在这样的来说最少是1970年了。

这期间的空窗期过渡,就得靠仿制的歼-7和改进研发的歼-8来支持了。

这年代,最频繁的,自然是u-2的空中侦察侵扰。

当然,也得感谢华夏防空部队的对空导弹系统拦截了。

杨晨还记得,u-2的残骸至今仍然在华夏的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存放着。

那残骸既是显示我们华夏防空部队的卓越拦截能力,还有就是对美利坚盲目自信的嘲讽。

“u-2被击落?哦,那是我们用竹竿,一下就捅下来了啊。”时任国防部长的陈老当时在记者会上开足嘲讽模式,让美利坚的政客们和x角大楼的家伙都面目无光。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四合院:教训禽兽,从截胡开始更新,第179章 给大领导和军工部的惊喜之作,杨晨研发的武器都是好东西免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