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行路难(四)(2/3)

归根结底还是凉薄,到时候只怕结局更差。

所有一切,只能放软姿态,徐徐图之,摆出一副待罪模样,只要自己信重臣子还是一副驯服的模样,这官家总是还念旧的,总会念及自家以前好处,慢慢的再下说辞罢。

听到赵佶叫他起身,梁师成反而更伏得低了一些:“微臣罪重,岂能不自知?近日行事,多有操切独断之处,杨凌此子,虽然去向牵系汴梁朝局不浅,然则毕竟是平燕功臣,这处断之权,非人臣所能自操,微臣心念官家日理万机,宵衣肝食,虽有为官家分忧之心,却难免有擅权之说,凡此种种,细思之让臣宁不毛骨悚然?如此行事,当得官家重重降罪!”

赵佶听到梁师成这番话,心里大是慰贴,梁师成隔绝中外,他虽然眼睁眼闭,但是心下还是不甚舒服的。虽然自信自己一句话,梁师成再大权势也只能远窜,一切都还在人君掌握之中,但是臣下如此,心里面岂能不嘀咕两句?

现在梁师成一副顺服待罪模样,大是满足了他一切尽在掌握的虚荣心,当下就笑道:“起来罢,你这老货,你我君臣相得,你为朕分忧,朕还信你不过?然则朕虽然对小事撤手,可朝中一切,都还在洞鉴当中,你有办得不是处,朕自然要查遗补缺,亲自料理了,你有这番谨慎之心,就能全君臣始终,何必这个模样?也是身登士大夫籍的了,这般长久伏着,成什么样子?就是天家,也没有这般对大臣的道理。”

梁师成又深深行个大礼,这才恭谨起身,垂手侍立,这个时候,他就等赵佶先说起杨凌这个话头。

果然赵佶沉吟一下,为难的皱皱眉头。缓缓开口:“杨凌此人,的确有行事莽撞处,燕地一场战事下来,未尝没有结党自固的形迹,细论起来,的确有跋扈不驯的情状。然则他毕竟是建功立业之人,也算是一片拳建忠心,太过于求全责备,不是朝廷善待有功之人的道理,而且所谓结党,他一平地而起之人,毫无根基,这么些时日,又能到何种地步?训诫一番。也就罢了,此人颇有些才干,朕的确是想略略用他一用。”

赵佶一边说,一边在宽大的书房内踱步,搜索枯肠,组织词句,不仅要慰籍梁师成之心,还要让他保全重用杨凌为他聚财的行径显得正大光明。只怕好久都未曾这样用过心思了。

“此子还算安份,并没有奔走哪家权贵门下。一心只是自达于朕面前,也算是有些孤臣心肠,平燕功臣不赏,河东整军不赏,朔州大捷不赏,说出来毕竟伤朝廷体面。也伤朕的体面,朕也思量过他的用处,无非都是在整军练军上头,都门禁军,也着实需要整练一下了。”

“然则一旦整练军马。就要有大量钱财支撑,老弱要遣散,缺额要补足,一应军资器械,也得刷新,朝廷支撑现在局面,都颇为难,到哪里生这笔财源来?更不用说现在河北燕地开镇,河东也开镇,朝廷财计实在是左支右绌,捉衿见肘,杨某人经营似乎也有小小手段,天下诸军都能经营诸务回易赡军,也责他就是如此罢了,说不定就能弥缝朝廷这些缺额不少,而且听说他与都门禁军将门关系不错,这是好事,都门禁军将门,都是天家鹰犬,再放心不过的,屏藩之臣,与他们交接,岂不是好过与西军帅臣往还?人和如此,行整练禁军事想必也顺手许多,既然如此,不如试用他一下,看看如何便是,朕这个想头,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举动。”

说到这里,赵佶忍不住舒了一口气,弹精竭虑,总算将为什么要任用杨凌给说圆了,细细一想,忍不住还觉得颇有道理,用杨凌的确不仅仅是可以应奉内库,似乎在整练禁军上他也能派些用场,有禁军将门这么多人平衡杨凌,也不用担心他和西军那些帅臣的关系了,自家这番决断,倒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就该是怎么安抚梁师成了,赵佶停下脚步,温颜看着梁师成,笑道:“你我君臣相得益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