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挂帅(2/3)

多少禁军。”&;&;&;&;夏贵不温不火道:“请陛下定夺。”&;&;&;&;我听夏贵所言尽是官场之语,不觉有些恼怒,正欲发作,但转念一想,夏贵自知并非我的心腹,又受贾似道节制,当然不敢乱言,我语气依旧缓和道:“夏爱卿,朕从未打过仗,这次出兵是否正确,朕也不知,但朕知道,我朝疆土,无论大小,朕都会寸土必争,庐州府乃淮南西路治所,当然不容有失,庐州北面的寿春虽仍在我朝中,但其周边尽被蒙古侵占,如果朕要爱卿你将淮河南面之地全部夺回,你能做到吗。”&;&;&;&;“啊。”夏贵吃惊道,“陛下打算反攻吗。”&;&;&;&;无论是从枢密院还是兵部,夏贵都沒有听说过要反攻淮河之事,今曰陛下之意何为之,夏贵暗道,&;&;&;&;“有何不可,庐州到寿春之间本就是我朝领地,而且再往北之地也是被原來的金国所占,朕要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情理之中吧。”&;&;&;&;“陛下,应该的,这当然在情理之中。”&;&;&;&;我笑了笑,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凝视着夏贵,片刻后指了指墙上的地图道:“寿春乃是淮河南岸第一军事重镇,北临淮河,南有瓦埠湖、安丰塘等湖泊,东面是一大片山丘,尽管寿春城墙高大,防御体系健全,但其西面,北面长期处于蒙古人的视野中,一旦失守,则江淮平原危亦,所以朕猜测这次阿术出兵的目的除了前面你所说的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截断庐州与寿春间的联系,其最终目的不在庐州,而是寿春。”&;&;&;&;这两曰來,我仔细观察了淮南西路的军事地图,我把我当做忽必烈,派兵庐州,目的何在,我一直沒能想出答案,陆秀夫所言的随意之作,是有可能,但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即便是随意之作也会隐含着另外的目的,&;&;&;&;忽必烈出兵庐州,表面上看或许是在试探宋朝的反应,你宋朝如果强行反击,则我捞一票就走,如果示弱,那我就得寸进尺,但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为攻下寿春做准备,&;&;&;&;会下棋的人都知道,走一步要看后面两步,而高大师们则是走一步能看到十步甚至三十步以外,兵临庐州这一招本身就可进退自如,还为了后面十步以外的棋局奠定了基础,高招也,&;&;&;&;忽必烈是高,真正的高,&;&;&;&;不过,我好像也该算高吧,&;&;&;&;如果让印天涯,道法做裁判,一定也会认可这点,我和忽必烈都称得上是当今世上顶尖的两位棋,双星闪耀,难分伯仲,我突然想到,&;&;&;&;夏贵也是名将,被我这么一说,心里很快便觉明了,&;&;&;&;“陛下高瞻远瞩,臣不如也。”&;&;&;&;“夏爱卿,你是我朝为数不多的名将,你仔细想想,朕让你去庐州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宋朝当做一个家庭,我就是这家的主人,所以我想得会很多,而陆秀夫等人的视野毕竟沒有我这样开阔,他们也不知道忽必烈厉害如此,至于像夏贵这样的将领,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似乎并沒有把自己当做这一家庭中人,而更像是个门客,自然不会想得太多,这也就是为何蒙古攻打南宋时,有这么多汉歼的原因之一了,&;&;&;&;夏贵思忖一会道:“陛下,臣以为至少需要带走二万禁军。”&;&;&;&;“哦,说來听听。”&;&;&;&;“陛下,如果仅仅是守住庐州,那么臣不需一兵一卒,只要淮南西路的三万多边军足以,但是如果要将防线北移至淮河南岸,则需要更多的人马,具体该如何布置,请恕臣愚钝,臣一时无法考虑周全,只有亲临现场,方能有实在之策略。”&;&;&;&;“爱卿诚实也。”我赞道,“看着地图想象,只能有个大概,只有实地勘察后,才能得出论调,夏爱卿,朕放心将淮南西路交给你了。”&;&;&;&;“陛下放心,臣在,淮南西路在。”&;&;&;&;“恩,夏爱卿,关于你此行的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