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绵州大战(一)(3/4)

不仅可以发射火箭,还可以发射普通箭矢,甚至可以是刀盾兵。只不过,除非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李晔不会让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火器士兵去拿着刀跟敌人短兵相接。

。。。。。。

刘麒浑身被盔甲包的严严实实,骑着马立在阵中。

看着远处有潮水般的冲来的西川军,刘麒的嘴角微微翘起,曾几何时,他也是西川的一员,谁又能想到他能从当初的一个牙兵副统领成为现在统领数万大军的将军?

在发起冲锋后没多久,刘麒率领的右天策军就停止了前进,而是停下来以战阵的方式等候敌军的进攻。

看到密密麻麻的敌人,右天策军的士兵并没有害怕,而且一脸期待地等待着,此时的天策军士兵就像一支狩猎的狼群,等待着猎物转进自己的陷阱。

其实刘麒用来迎敌的人并没有一万五千人,而是一万人。除了两千作为眼前战斗的预备部队外,剩下的三千则是用于支援中军。

虽然李晔信誓旦旦保证有神机营和锦衣卫骑兵便可无忧,但他不能把希望寄托于神机营和锦衣卫,所以他准备了三千前厢精锐。不仅是他,李洪也一样,在他们眼中,李晔的安全最重要。

只要有守望在,哪怕是这场大战失利了,他们也还有主心骨,而且这次也不会一定会输。

战场上天策军不动如山,一波又一波的箭矢犹如海边巨浪,不断地重复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冲在前面敌人不断倒下,旁边的则是快速越过,继续发起冲锋。在他们看来,只要冲在近前,这些没怎么打过仗的天策军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随着敌人的不断逼近,弓弩的作用则是慢慢失去效果,弓弩手在军官的吩咐下,纷纷放好弓弩,拔出了腰间的横刀。而在他们前面,则是刀盾兵以及长枪兵。

在天策军,弓弩手作为远程火力兵种,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保手段,只是因为兵种不同,他们不需要冲在第一线,前面有着长枪兵和刀盾兵。

不只是天策军,整个唐军皆是如此,不要以为弓弩手就只会射箭,那就错了。虽然唐军有各种兵种,但在盛唐时期,只是侧重不同,长枪兵等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是弓弩手,弓弩手也可以刀盾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到了现在,虽然因为藩镇割据导致财力不济,但那是其他藩镇,财大气粗的天策军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要不是情况不允许,李晔甚至想给天策军每人都配一匹马,这在盛唐时期的唐军并不少见。

配了马不代表就是骑兵,但是适当时候客串一下骑兵也不是不行,而且这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机动性会大大增加。

不过也只有盛唐时期的财力可以支撑唐军可以做如此奢华的事,现在的唐军还是别想了。一个藩镇就是三四万、六七万军队,此时大唐境内的军队加起来上百万,盛唐时期的唐军都没这么多人。

现在的大唐连连战乱,虽然朝廷日子不好过,但是地方的日子就好过?养几万军队也是需要钱粮的,这自然是优先满足钱粮、武器,至于盔甲什么的就不能保证了。

就拿眼前的双方来说,天策军这边,真正属于天策军编制的都是铁甲,州兵也能普及到皮甲,作为队伍最前方的长枪兵更是步兵甲。因为他们在第一线,所受到伤害的几率更大,也很危险,自然需要最好的防护。

西川军就不行了,西川也算是天下藩镇中比较富裕的,尚不能做到人手一盔甲。西川嫡系军还好点,能做到人手一盔甲,不过去却也是皮甲和铁甲混合,而州兵不少都没有盔甲,或者用好看但不中用的布甲(绢布所制)。

若是不近战倒无所谓,但是真的短兵相接后,这盔甲上的差距就会体现出来。

看着那些不断逼近的敌军,无论是前排的刀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