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樊涛(1/2)
洋州暂时没能力收复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幽州,但李逸最多留一片人毛都没有的荒原给鬼子。
这样东瀛在占据幽州后发展速度也会非常缓慢。
幽州本来就只有两千多万百姓,经过几个月的大战已经锐减过半。
剩余的大部分都被李逸通过海运转移到了洋州。
但也有三百多万人太过留恋故乡,死都不愿意离开本土。
李逸只能退求其次把他们先安置在津门。
却不料津门刚好被世家联军包围,现在这些离家的难民除了海路已经没有了丝毫脱身的可能。
随着世家联军的步步紧逼,津门城内的情况也越来越严峻。
刚刚升任军长的萧历不忍心看到这些百姓遭受战火之灾,所以忍痛下达了强制让他们登船出海的命令。
随着命令的下达,因为塞了三百万人而十分拥挤的城区顿时爆发出一阵骚乱。
在主街广场旁的一栋三层小楼内。
一名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蹲坐在破了几个大洞的墙后面,手里端着一个缺了角的瓷碗默默发呆,碗里是他刚刚从救济站领来的米粥。
他听说了萧历军长的命令,天黑前所有难民必须收拾行装到东面码头集合,然后排队登船去东南亚暂避。
这个消息宛如一道惊雷,“劈”得他面色苍白如纸。
他们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燕州,如果再被送到海外,那便是真正的生死不由人了。
现在大夏动荡,战火四起,这次离开本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回来。
也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想到这,一股难以抑制的悲恸情绪涌上心头。
他这个四肢健壮的七尺男儿也不由得眼眶微红。
农业社会百姓对故土的依恋是深深印刻在骨子里的。
当初东瀛陆军入侵幽州时,便有大量百姓乃至权贵们明知是死也不愿意离开奉天城,他们在城破之后惨遭鬼子屠戮。
其中就包括这名青年的父亲。
“唉……涛哥你怎么在这儿猫着呢?大家伙都快急死了,你赶紧站出来给拿个主意啊!”一个精瘦小伙跑进来喊道。
青年闻言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能有什么主意,随波逐流的混日子罢了。”
“别介啊,咱们这伙人里面就你有声望。一路从奉天漂泊到这,要是没有你樊涛上下帮衬,村里的老少至少得没一半。大家是真不想出海啊,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能留下来吗?”
“呵呵,我特么也想留下来。”樊涛铁青着脸道。
“不就是世家的叛军围上来了吗,大不了咱老少爷们一起上,跟他们干!要不是手里没有枪,我巴不得立刻上前线,把这帮里挑外撅的世家狗腿子们给崩了。”
樊涛听到这突然想到了什么,腾地一下站起身来。
“枪!对,就是枪。踏马的我怎么没想到,咱之前在码头的时候不是见到洋州运送枪械的卡车了吗?那些堆积成山的步枪洋州的军队看不上,但可以给咱们用啊。”
洋王在燕州和幽州打的几场胜仗虽然没有赚取到什么利益,但却缴获了超过十万把“罗德兵工厂”生产的毛瑟步枪。
本来这些射速缓慢的枪械早被洋州淘汰了,陆战队的标配最低也是狼牙半自动步枪,再加上8mm子弹跟洋州军队使用的各式枪械都无法通用。
所以缴获的大量弹药连同步枪都堆积在津门港,等待货船腾出空间再转运出海。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与其让这堆98式毛瑟步枪蒙尘,不如现学现用,直接分配给他们这些从幽州逃难过来的百姓。
300万幽州难民中有至少50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