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艰难的选择(1/2)

蔡和盛笑容和煦的看着凌峰。

他坚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一定不会看错人。

凌峰和那些只会追名逐利的企业家不同,他是个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优秀企业家。

否则他就不会斥巨资,持续不断的搞重大疾病免费医疗救助计划,让许多得了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的患者重获新生,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家庭。

眼下。

蔡和盛以开玩笑似的口吻,提出研制空中大巴车的倡议,其实是真心希望,凌峰能考虑到这一点。

而凌峰当然非常了解蔡和盛。

他出生于西汌省西部,大山深处农民家庭。

在那个兄弟姐妹众多,却经常食不果腹的年代,蔡和盛非常艰难的完成学业,考上大学走出了茫茫大山。

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特别清楚交通闭塞,是造成农村贫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落后,会导致物流和信息流通不畅。

农民辛辛苦苦耕种养殖出来的农产品,无法及时运送到城里销售,卖不掉就挣不到钱,能不穷吗?

而且落后的交通,也会让农民出行极为不便,想要购买好的种子、化肥、农药也要徒步走很长时间,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想要富,先修路!

心系农村的蔡和盛,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加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建设,从而帮助亿万农民脱贫致富。

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原本交通极为落后的省市,通上了铁路和高速,数以万计原本只有泥巴路的乡村,因为村村通工程而有了水泥公路。

路通了,农民们出行更便利了,农牧渔各种产品可以更快的销售出去,许多青壮劳动力也更方便进城务工经商求学……

可以说蔡和盛坚持每年上万亿的资金投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亿万农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

受制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在中西部很多地区,在崇山峻岭之中,不管是修公路还是修铁路,技术难度都非常大。

即便不惜血本的,遇山挖洞遇河架桥,用超高的桥隧比,修建出一条条公路和铁路,也会因为技术条件所限,速度不能太快。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平原地区,可以很轻松很容易的修建出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客运专线,限速120公里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

但是在高海拔的大山地区,能修建限速16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限速80公里的高速公路就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绝大部分偏远地区,因为经济实力有限,还修不起铁路和高速公路,更建不起机场。

只能勉强的依山傍河,修建狭窄又蜿蜒的公路来翻山越岭,雨季有落石滑坡泥石流的危险,冬季又容易道路结冰大雪封山。

而在当今这个时代。

时间就是金钱!

短短一两百公里的路程,却至少需要开车四五个小时,运气稍有不好,就容易遇到大堵车,十几个小时都不见得能走完。

要是遇到塌方、车祸、坠崖等等,出现死伤的概率极大,多雨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每一次出行,都足以让人提心吊胆。

而在这样的地区,投入空中大巴车,发展低空飞行,自然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降低出行风险。

以前是技术实力不够,造价不菲的直升机在山谷之间穿行,很容易遭遇风切变和乱流,失控撞山机毁人亡。

如今凌峰的飞云号智能飞行汽车横空出世。

技术非常先进智能,不需要学习复杂深奥的飞行技术,只要会开车就行。

技术上有保障,操作又便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