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重点转移(2/4)

秦源就感觉一愣:“那么多人?安排得过来吗?”

“今年准备100多吧!明年的招聘人数肯定会更多。其实看看我们的职工,大部分连初中毕业都没有,许多还是小学都没有念完的征地工?难道就依靠他们吗?肯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在开始阶段,李缘优先解决的是资源整合问题、上市问题,也就是怎么去忽悠。反而工厂建设生产的事,并不算特别的重要。

当然,无论是水厂,还是酒厂,工艺方面还是很简单的,就按照原先的草台班子,那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过到了现阶段,就开始了重心转移,那就要把优势化为胜势,需要踏踏实实的管理好这几家企业。通过企业的盈利,反哺给所有的投资人。

所以那些老职工就会慢慢被替代,需要大批的新人作为骨干。

当然,替代不等于辞退,工作方面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无非提拔的机会少了些。当然,也不是不给机会,如果老职工主动自学、主动提高,他们同样也会有很广阔的前途。

“那好吧。啥时候复工投产?否则全厂上下人心浮动?”秦源又问道。

“先试生产啤酒吧!按照原先的来,暂时不做什么变动。等葡萄酒生产线一到,开始生产山葡萄酒。”

“就是现在收货的野生山葡萄吗?”

“就是这个。”

“那么宣传广告呢?”

“现在就是试生产。年底之前,对生产销售不作要求。老秦,你是老技术员了,应该很清楚,老配方的啤酒和山葡萄酒根本没有前途。现在先维持好原有的销售渠道。还有,啤酒和红酒的新配方,要抓紧去办。如果你们技术科力量不够的话,可以到外面邀请专家,费用方面可以为你们特批。”

“明白了。”

“……”

……

李氏酒庄的所在地,罗华正带着几个农业局的技术员在忙碌。

其实在葡萄酒,尤其是在山葡萄酒的种苗培育方面,国内的技术力量是相当雄厚的,甚至还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

比如说,长城、张裕这两大葡萄酒品牌,这应该都知道吧?这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还有在五、六十年代,国内葡萄酒差不多一半的产量,其实就是山葡萄酒,并且以后开发出了不少优良的杂交品种。

如果是自家酿酒,那么鱼头坳这里的野生山葡萄肯定够。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那肯定需要种植葡萄种苗。

像这样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最好还是需要专家指导。农技站就这点方便,就算自己不会,农业局内部总能找到合适的专家。

反正缘大户现在根本不差钱。

“罗技术员,你们还在忙呢?”

罗华抬头一看,过来的原来是刘宽:“刘支书,大约需要忙到月底,这块地方可不小。呵呵。”

反正天天有好吃好喝的伺候,走的时候还能拿到几千、上万的红包,罗华他们根本就感觉不到辛苦。

“小罗,咱们这里真能种葡萄酿葡萄酒?”

“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都适合,这些都送到农业局检测过了。就是能不能酿酒?这谁敢保证?又没人尝试过。不过只要这里成功,那倒可以推广。对了,刘支书,正好有事找你。”

“有啥事?”

“缘子通过咱们农业局,订购了100头养殖梅花鹿,差不多这几天就能送到你们村。”

“啊?这么快?”

“全额打款,那当然快。”罗华笑道。由于这是国内的购买,又有各地方农业局的内部关系,无非就是个运输的时间。比国外进口快多了,“还有,以后你们的鹿养殖,我还是专门的联系人。缘子交代过,如果需要专家的费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