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章 卢老师(2/3)
!
按照课程表,今天第一节课是初一的语文,初二的数学,初三同样也是语文。
全年级十五个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应该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我叫段保山……白族!
念初一!”那个皮猴子男同学倒也不扭捏,站起来大大方方的介绍了自己。
“他爸是段一刀,供销社里卖肉的段屠户!”旁边有人抽后捎。
什么叫“抽后捎”呢?
原本只是一句方言。
不过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似乎就是专为开州方言“抽后捎”而做的注释。
【一车夫推着载着重物的车子上坡,正在用尽力气往上推车时,一狼来袭,咬上他的屁股。
他如放开手,货物就会倒下来压坏自己,于是只能忍痛继续推车。
等到爬上坡之后,狼也已经趁机咬了他屁股上的一片肉逃跑了。】
趁车夫不能分出力量的时候,狼却偷着咬他一块肉逃之夭夭。
这就是趁人之危难。
用一句现代词语解释,就是插刀。
不再是为兄弟两肋插刀,而是在兄弟的背后插刀!
当然也不能说就都是有坏心思,更多的时候就是揶揄,凑趣。
“你能,你说啊!”段保山不服气的怼回了一句。
“我来就我来,我叫杨满坡……保山人,哈尼族!
我阿爸叫杨青松!
是保山公社的会计……”杨满坡显然对自己跟自己父亲的名字职业都非常满意。
十几个孩子都是男生,有些大方活泼,有些腼腆害羞。
不过每一个都有认真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姓名民族或者是自己名字的汉语含义。
可以说互动性非常友好。
卢舞怡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根本不像是以前的老师,方言口音很重。
教的拼音发音都并不标准,每次上课的时候孩子们跟听天书一样。
卢舞怡思考着,此后不得不每天重新抽时间,从拼音里的声母韵母开始教起。
周大姐是个聪明的,很快就意识到了卢舞怡给孩子们复习教拼音的用意。
她教的三年级跟四年级学生,于是也每天重新开始教拼音。
倒是那个王大姐,本来就教的是一二年级,可惜她自己的发音就不太标准。
又是个没什么耐烦心的,暴躁起来,嗓门就禁不住大了许多。
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存在说什么老师不能吼孩子的说法。
因为学校是利用的原来大户人家建起来的祠堂。
东边的一坊做了小学的教室,南边的一坊做了初中的教室。
旁边的几间耳房就是老师的办公室,跟高年级留宿学生们宿舍。
于是每天王老师的大嗓门就成了最美风景线!
李鹰扬是识字的,按照卢舞怡给写出来的药方,上山去挖了鱼腥草(折耳根),板蓝根,连翘这些草药回来。
熬汤汁给袁叔喝了,袁叔的身体情况渐渐好了起来。
这些本来就是满山遍野都有的,消炎效果不错。
卢舞怡实在是想不通,按道理来说,李鹰扬嘴里说的贺阿公应该是一名老中医了!
这样最简单的消炎药方不应该开不出来。
怎么还可能让袁叔一年多时间里饱受病痛的折磨?
完全没什么理由啊!
据说这次进山采摘草药,已经去了有好几个月!
难道,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