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章 筒子楼(3/3)

的积木一样速成建筑,被人戏称为“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楼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国企或事业单位中住房分配制度的产物。

而这种建筑模式,又称为兵营式建筑。

一条长长的走廊,串联着许多个独立房间,以及一两个公用的水房和厕所。

因为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但与斯★大林时期的筒子楼有所不同。

“赫鲁★晓夫楼”时期初期的每户人家,都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iuai.om

也只不过是取消垃圾投放通道跟烟囱。

其中-7楼型最为典型,其中共有三种户型。分别为30平方米的一居室,43平方米的两居室,以及54平方米的三居室。

其中厨房大约6平米,卫生间4平米,室内净高2.6米。

等到了斯*大林时期的建造的“赫鲁★晓夫楼”,在设计之初为节约成本。

已经开始严格的控制每户厨房,卫生间,门厅和过道的面积。

以最节约的面积来满足居住需求。

比如共用厨房,共用卫生间,共用洗澡间。

由于空间变得过分的狭小,人们就只能想尽办法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

甚至为了降低成本,建筑构造及材料也严重缩水。

以-7楼型为例。

套间内部隔墙的厚度最小仅为4厘米。

每户之间的隔墙厚度,也仅为8厘米。

由于预制楼板,墙壁厚度较薄,并且在建设之初也没有使用任何的隔音吸声材料。

因此这类住宅的隔音性能极差。

由于苏国的赫鲁★晓夫楼本质上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装配式建筑。

十分节省人工。

曾经华国从五十年代开始,也学着苏国在各大城市里也修建了不少的筒子楼。

一般是作为单位员工福利分配房,分配给单位职工。

然而国内的人工成本低,生产力落后造成原材料昂贵。

所以国内的筒子楼建筑,虽然两者在外表上看起来差不多。实质上国内的设计已经跟苏国的筒子楼完全不同。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六十年代之我有空间我怕啥更新,第 8章 筒子楼免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