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东宫惊变(1/2)

在这阴冷的锦衣卫大牢里,李善长总是觉得自己很有代入感。尤其是看着那间四丁间,二丙间。想到赵秉钧,左青还有胡惟庸,自己的心里就不由得一阵后怕。

“再过些时候,我就要去浙地了,推行新政。皇上说了,做好了,许我官复原职。做不好…”李善长又重重的叹一口气,语气竟然有些哀怨。

“摊丁入亩,德政也。若能做好,相国也定是能够青史留名啊。”刘伯温笑了。他本来就十分看好摊丁入亩,只是皇上原先派没有实权的人去浙地推行,未免有些儿戏。

这次,让李善长去浙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浙地的官员,时刻要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能不能和韩国公李善长掰掰手腕。李善长虽然被除去了官名,但他始终是实打实的开国元勋,朝廷公侯。

青史留名。李善长想过,可他就总觉得,没那么容易。

“审了如何?”朱元璋看着李善长送来的奏折,又瞅一瞅跪在地上的李善长。

“皇上,老臣以为,刘基编排圣上,妄议朝政,此乃无稽之谈。刘公乃朝廷重臣,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兢兢业业。一改都察院懒政之风,朝廷风纪也大大改善。因而,臣以为,刘基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臣,再请皇上,赦免刘基。”

李善长的背,深深地弯了下去。额头也靠在了地上,等待着朱元璋的回答。

“知道了,咱自有主意。过几日,你就去浙地,推行朝廷新政,你要用心。”朱元璋淡淡的说道。

李善长告退,朱元璋又拿出暗格中,系着红线的密奏。密奏上写着李善长和刘伯温在诏狱中的所作所为,以及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朱元璋笑了,这一次,他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让刘伯温心服口服,可不容易。

“这聪明人呐,就得让聪明人去斗。”朱元璋合上密奏,伸了一个懒腰。

洪武十四年,五月初十,韩国公李善长奔赴浙地,继续推行朝廷新政。

洪武十四年,五月二十二,雨夜。

一群人在雨中奔跑着,地上的雨水溅射到他们的靴子裤脚上。一张陌生的脸出现在景仁宫中。鹰一样的眼睛,泛着微光,扫视着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看着他们慌乱的脸。

朱标冲出宫门,大声呵斥。他焦急的脸上,写满了不安与自责。

“皇爷,皇爷…皇爷”黄狗儿连滚带爬的跑进乾清宫。即便夜已深了,朱元璋还在批阅着从各地送来的奏折。看到黄狗儿,朱元璋脸色铁青。

“皇爷,皇太孙,皇太孙他,病危!”

朱元璋猛的站起来,双目无神的看着跪在地上不住磕头的黄狗儿。这一刻,他感觉,天塌了。

朱元璋迅速冲出去,黄狗儿也急忙跟着。从乾清宫到景仁宫的路上,朱元璋的脚步很急,每一步都深深地踏进雨水中,又迅速抬起,溅起不小的水花。

景仁宫里,宫人们早已哭成一片。太医们不停的进进出出,神情慌乱。见到朱元璋,连忙下跪行礼。朱元璋大怒,上去就是一脚,将太医踢翻在地。

“还行个屁礼啊,快点。皇太孙出事,咱要你们全都陪葬!”朱元璋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整个脑袋上都是青筋爆起,面色狰狞可怕。

太医们急忙爬起来,又慌慌忙忙的去抓药。朱元璋走进屋内,看到朱标不停的踱步,太子嫔吕氏跪在地上抹眼泪。

皇太孙朱雄英,脸色惨白,双眼紧闭,嘴唇毫无血色。小小的身子,不住的颤抖。一名太医跪在床边,正在给朱雄英把脉,眉头紧皱。

朱元璋不敢出声,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马皇后也得知了消息,急匆匆的赶来。在进了屋里,看到朱雄英的样子,心头一抽,直接昏了过去。朱元璋眼疾手快,抱住马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