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得偿所愿(3/3)

中医从业者提出了五点希望。

一是传承中华文化。要用中医药学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让它闪耀更加灿烂的光芒。

二是传承经典精华。中医经典是中医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结晶。希望年轻的一代要精研熟记经典,坚持中医原则思维,遵循中医药发展的规律。

三是传承临床所长。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临床是其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年轻中医师应重视临床、勤于临床、反复临床,在跟师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老师的学术思想,及其辨证论治的规律和心得。

四是传承创新精神。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力,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然途径,创新发展中医药要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

五是传承大医精诚。在临证中要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一视同仁、全力救治,秉承大医精诚之魂,争当德才兼备之岐黄传人。拜师仪式结束之后,许纯良请大家移步去喜悦楼吃饭。

郑培安人逢喜事精神爽,忙着给人上烟敬酒。

李家宽和柳山民也没错过这个好机会,来到许老爷子面前给他敬酒。

柳山民道:“许老先生,其实在我心中您一直都是我的老师。”

李家宽表示他也一样。

许长善心情大悦,表示以后他们医学上遇到疑难的问题,只管过来探讨,老爷子阅历丰富,一看就知道他们两人也想拜师。

收了郑培安之后,许老爷子看待传承家学的问题忽然豁达了许多,他的三个子女没有人学医,孙子辈也只有许纯良从事医学相关的工作,这小子虽然聪明,但是他心太野,显然志不在此,总不能让祖宗医术到自己这儿就此失传?

许长善收郑培安为徒其实是打破了祖宗的规矩,规矩一旦被打破,就开始琢磨着回春堂的医术发扬光大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收徒方面许老爷子还是非常严谨的,必须经过长期考察才能确定是否收入门下。

许长善虽然认识柳山民没多久,但是对他还是非常欣赏的,柳山民自学成才,单凭着对自己医案的研究就能有现在的水平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能力是一方面,最重要还是医德人品,许长善打算好好观察一阵子。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