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1号尸体身源查清,破案形势急转直下(3/6)

求他们靠拢政府、改过自新。说来说去,张黑子的观点只是一个:把犯人当人,当作受害者,当作需要重新学习的人,当作亲人。他的目的不是看押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认识人生路途上的错误,早早送他们回家。这自然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无法怀疑他的真诚,历史的不公曾使他蒙受过作人的屈辱,使他在铁窗的另一面切肤地感受到人的尊严对于人的新生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从那个时期起,他已经准备好了做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 了解了这些中,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收审所里一千多名学员都被管理得那样服服贴贴,守规矩和不乏上进心。收审所院墙上布满铁丝网,荷枪实弹的哨兵日夜巡逻,此间通往外面的唯一通道要经过张良春的办公室,但这些设施以及警方施加的威严仅仅起到震慑作用而已。所里从未发生过学员暴动、越狱等恶性事件。相反,每年学员中提供上来的案件线索有数百条,起码落实百条以上,曾经在半年时间里提供杀害出租车司机案件线索3起。

“128”大案爆发后,市局对收审所的第一个命令是加强戒备,防止外面犯罪分子对收审所进行袭击;第二个命令是号召收审人员举报线索。张良春在会上宣布了奖金的数额,要求所有学员“一吃、二睡、三睁眼看照片,闭眼想可疑的人和事。”当时无名尸的头部照片已经发到各禁号,所有人员都停止其它活动,专心一意研究相片。张良春宣布,在此案上立功的人员,不仅受奖,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包括当场释放。于是禁号里的人们都知道外面出了大事,以后被陆续关进来的人员,更是把南山矿大案的详情介绍了个遍。 初进“宫”的人见这里的人热火朝天地提供线索,都感到奇怪,时间长了才明白,所里对学员的教育实在是细致入微。张黑子在这方面的办法很多。有时候,把已经放出去的原收审人员请回来,请他们讲述自己犯罪、悔改、立功、得到宽大处理的过程,往往讲得痛哭流涕。他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这里的人对他们讲的一切也很熟悉,会场上当时就能产生强大的共鸣,达到高潮时台上台下唏嘘一片。有时候,所里把检察院、法院的检察长、院长、庭长请来,请他们讲自己经手的案子,讲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讲死刑犯人临死前后悔莫及的痛苦心情,直讲得台下人心惊肉跳、鸦雀无声。每讲一场,都会有学员主动与管教员联系,请他帮助自己分析罪行的严重程度和出路。 也有时候,请收审人员原单位的领导来讲遵纪守法。这些收审人员在原单位大都是不服从领导、调皮捣蛋无法无天的人物,不知和领导顶撞冲突过多少次。如今落得这步田地,再见到领导,十个有九个百感交集,领导说什么听什么,只顾感激不尽,更无半点抵触心理。收审所里有时候请来一些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八九岁,天真雅气,不讲别的,就讲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情况,讲他们充满朝气也充满希望的生活。顶多结束时捎上一句:“希望叔叔伯伯、婶婶姨姨、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这里也和我们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做国家的有用之材!”听了孩子们的讲话,许多学员饭吃不进,觉睡不好,觉得自己白活了几十年,“不如一个孩子”,心灵上受到的冲击竟也不比听管教员一番教训更轻。 自然,请父母和亲属来所里劝说也是有用的。那种情况多种多样,有的见面就骂,有的无话可说,总的看来都是正面的效果。有妻子怀孕的、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的,诉说在家里受婆婆的气,闹着要离婚,说得学员百爪挠心,抽自己嘴巴子。也有人立刻找所长坦白交代,要求从快审理。所里要求管理人员把学员当亲人,天长日久,这种思想也就在管理人员头脑里根深蒂固,是亲人,就不管他是什么情况、犯了什么罪过,都做到仁至义尽。有个姓赵的学员患了病,管教员自己花钱给他买火腿肠、为他包饺子,饺子端进禁号,周围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