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报国之志(1/2)

,最快更新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885章 报国之志 东宫 新皇登基倒是没有想象的那般慌乱,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会儿夕阳西下,晚风轻轻吹拂着,陆瑶坐在凉亭里纳凉,赵恒从书房出来,看到陆瑶在这儿,便大步迈了过来。 “今日散的挺早?”陆瑶问道。 “左不过还是那点事,商量了几日还未定下。”赵恒揉了揉太阳穴,有些伤神。 赵家这几代把世家得罪的有些狠了,纵然他有心委以重任,可他们对朝廷却没那么信任。 生怕朝廷要将他们最后的家族希望掐灭了。 陆瑶听完,手中摇着的折扇慢慢停了下来:“殿下可知道兴平伯?” 赵恒蹙着眉头想了会儿,没什么印象,毕竟他不在京中长大,对京中这些繁琐的人物关系了解的并不是很具体。 “兴平伯和忠勤伯是连襟,他们两家的爵位都是恩荫三代,到了这一代爵位就到头了。”陆瑶道。 “若我没记岔,忠勤伯去年已经向朝廷上折子请赐爵,皇上已经答应了,他的小儿子就在高鹏手下当差。”赵恒对忠勤伯还是有些印象的。 族中子弟也都算本本分分,在朝中当差并无出过差错。 “不错,忠勤伯向朝廷捐了笔银子,可兴平伯并无动静。”他们两家走的很近,万没有这家捐了,那家不知道的道理。 赵恒想了想:“许是兴平伯败落了,子弟不争气,败光了家业,没钱捐这个爵位。” 陆瑶摇头:“要说败落,那也算,可又不完全算。这话要看怎么说,这个爵位虽只是个伯爵,但却是个实爵,朝廷每年给的实惠不少,谁会丢了这个摇钱树,除非有更重要的事。” 兴平伯府的确败落了,可却不是子弟不兴,而是兴平伯府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都倾注在族中子弟的教育上了。 尤其是,兴平伯府的大公子,安怀嘉。 “倒是未听过此人……”赵恒道。 陆瑶也是突然想起,上一世赵恒继位,新君登位,为示恩德,科考提前了一年,安怀嘉便是那一年的状元。 他记得三哥对这个安怀嘉颇为欣赏,只是三哥死时他还是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 后来,赵恒倒是十分重用他。 所以赵穆逼宫那日,赵恒中毒而亡,这位安大公子便以忠臣不侍二主,在大殿上抹了脖子。 而这一世,因为从未有过交集,陆瑶倒是忘记了。 “安怀嘉在京中并无甚名气,在旁人眼中不过是落魄的氏族公子而已,若殿下能破格提拔此人,或许能让那些世家相信朝廷是要重用世家。”毕竟连安平伯的儿子都提拔了,更何况那些尚有余威的世家? “窈窈似对此人十分了解?”赵恒这话泛着酸意,都怪他遇到窈窈太晚,也不知这个安怀嘉何方神圣竟让窈窈如此称赞。 “了解倒是算不上,偶然听说过罢了。” “自前朝开创科举后,便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如此突然提拔安怀嘉会不会乱了规矩?而且,他到底当不得当得起这个机会。” 陆瑶给赵恒剥了一颗葡萄送到他口边:“安怀嘉你没有听说过,但他的几位授业恩师,你应该有些印象,是不输山东上官家的隐士大儒。” 听到这里,赵恒实在忍不住好奇了:“几位?”一个人一般能得一位厉害的老师都了不得了,这个安怀嘉竟然得了几位? 陆瑶点了点头:“是,他的老师并非一人,正是少陵三居士。” “少陵三居士……”赵恒喃喃,他倒是听师父说起过:“安平伯府竟能请得动他们出山?” “其实那些文人墨客也不像我们想的那般那清高。他们也得生活,而且还得活的恣意,这就离不了银子,也不能说他们沽名钓誉,但当年他三人辞官的确有些年轻气盛,所以才会说出永不踏进京城,永不入仕这样的话,不过真才实学是有的,可是人的记忆有限,时间久了,谁还记得他们,显然他们也是如此想,只能说他们收安怀嘉这个学生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若是这样看,安平伯府散尽家财倒也不算什么。” 赵恒恍然,原来如此,若是安怀嘉能在朝堂有所作为,便也算是替他们三人扬名了。 “虽说是给世家面子,自然也不能让朝廷失了威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