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军火政治(2/3)


不愧于日不落帝国,英国人一开口,饶是见多识广的尼森伯姆也差点晕了。

英国驻上海领事,带来了本土陆军部的指示,希望能够在百万炮弹的基础上,和尼森公司结成长期伙伴关系,为即将进行全民动员的英**队生产步兵武器和部分火炮系统。

如今在欧洲本土的四大世界级兵工厂,德国的克虏伯兵工厂、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和维克斯兵工厂、法国的施奈德兵工厂已经超负荷运转,一时无力满足各国自己疯狂地扩军备战要求。

英国也开始大量武装自己的殖民地军队,准备收罗起来送到战场上充当炮灰,但是李氏步枪和维克斯重机枪,甚至75毫米山炮的大量缺乏,让陆军部的大佬们伤透了脑筋。奥匈皇储遇刺一案忽然爆发,任凭谁都知道,大战即将开幕,陆军部大佬这才不顾绅士风度,主动向外国兵工厂求援了。

英国人现在有的是钱,缺的是军火物资。即使今年陈安答应的五十万发75毫米炮弹还没有交货,仍然爽快地提前付清了全部货款,只是希望尽快交货。英国人更是拿出了三个大订单,任由尼森公司选择,而且承诺全部今年就付清现款,以便于尼森公司能够进一步扩张产能,以尽快完成交货合同。

天上掉馅饼了吗?尼森伯姆惊诧万分。

但是看着英国领事那坚定的眼神,尼森伯姆知道对方并不是再说笑。

尼森伯姆并不是没有政治头脑,他试探着问了一句,英国有什么需要尼森公司亦或是北方集团效劳的事情。

英国领事马上神色为之一松,总算让尼森伯姆听懂言下之意了。

很简单,英国希望中国也能加入他们的协约组织,共同对付所谓恶名昭彰的德奥联盟。一旦欧洲大陆大战爆发,需要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场可能规模空前的战争之中。而中国拥有庞大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资源,更是理想的后花园所在。

同样的,如果中国倒向德奥联盟,远东就会毁于一旦,富饶的远东就对欧洲大陆没有任何一丝助益,甚至还有可能拖住本应该投入欧洲大陆的兵力。

英国人希望通过交好北方集团,尽可能将整个中国纳入协约国集团,实在不行通过陈安和袁世凯的内讧,也使北京政府无力帮助德奥联盟。英国人是在做两手准备而已。袁世凯本来就跟英国人,尤其是日本人关系密切,但是也跟德国人眉来眼去,不得不防呀。

尼森伯姆忽然想到早上德国领事放出的口风,恍然大悟,估计在北京的德国大使同样会对袁世凯说一模一样的建议。

既然英国人愿意当冤大头,尼森伯姆自然不肯客气了,他记得陈安曾经说过大炮利润远高于步枪的话语,当即试探着说,愿意接下十个炮团五百四十门75毫米野炮和二百万发炮弹的订单。

英国领事看来早就得了授权,马上应下来,但是希望尼森公司能在明后两年内交货。

两年?尼森伯姆转念一想,两年后欧洲大陆都不知道打成什么样了,你们还有心思来找我们的麻烦?抱定主意先拿到钱再说的尼森伯姆,非常痛快的承诺了,只是要求军火交接时按当时的市价计算,全部货讫后,多还少补。

英国领事非常稀奇,还多还少补?随后一想,今后军火价格肯定要有变动,这也是合理的,当即爽快的同意了。

陈安接到尼森伯姆发过来的加急电报,冷汗刷的就下来了,这种疯狂的合同也敢签订,怎么完得成呀?

尤其是尼森伯姆还在电报末尾说了一句,“老板,我已经让英国人尽快将今后三年的货款全部打到克劳泽那里,记得万一不行的时候,要提前派人将我和克劳泽从上海救出来呀!”

陈安无语了。

第二天,克劳泽十万火急的电报就发过来了,现在北方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