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2/3)

沿江防御部署之后,敌强我弱的悬殊差距还进一步扩大了。

荆襄、淮汝中部战区,大越部署三支精锐战力。

楚山军、左骁胜军,以及郑怀忠的左右神武军可以从洛水北上牵制河洛之敌,统辖精兵八万余众,必要时还可以扩编地方兵马参与守城,相比较总数逾十五万的京西、河洛两路敌军,兵力差距似乎并不算太悬殊。

然而中路三支大军,规模依旧是排第一的神武军,其北上牵制河洛敌军的洛水通道,被曹师雄拿数千精锐驻于永宁等城塞轻易堵住。

徐怀也压根不指望缩回南阳后急于恢复实力的郑怀忠,能在这个冬季会沿洛水往北猛攻猛打。

现在相当于仅有汝州与楚山两路兵马,从正面硬扛京西、河洛两部敌军主力的攻势。

汝州兵马,将左骁胜军及州兵都算上,只有两万五千众,而曹师雄此次率领、沿伊水南下的兵马可能高达五万,整体战力,要远高过汝州一截。

如此巨大的劣势,并非左骁胜军将卒英勇敢战,就能轻易填平的,更多时候只能据坚城险地以守。

而在淮上西线,楚山虽然集结了一万五千精锐、一万五千守兵(州兵),但襄城、召陵以北,京西敌军在许昌已经集结四万兵马,甚至还在源源不断集结人马与物资。

楚山能抽出精锐兵马增援汝州,只能等到明年春后颍汝澧滍等水再次扬波激浪,令京西之敌难以南渡之后了。

徐怀现在要是敢从西线抽一万精锐,赶到广成驿,与左骁胜军联手抵挡河洛敌军的进攻,滍水防线他不守了,还是说京西敌军已成惊弓之鸟,这个冬季不敢进攻襄城、召陵了?

然而相比较中路战区,更令人担忧的还是东部淮南方向。

赤扈西路军看上去并没有分兵,往

徐州、亳州等地集结,主要也是将楚山、汝州兵马拖住,甚至将荆襄北路能够压榨的军事力量,都吸引到淮上或汝州,就已经是赤扈西路军(镇南宗王府)对其东路兵马最大的支持。

而赤扈东路军(平燕宗王府)所辖兵马,是足以对淮南发动全面入侵的。

平燕宗王府占领燕蓟时,差不多完整接收契丹在燕蓟最后剩下的军事力量,仅这一部分兵马就接近十万众。

不像契丹在云州的军事力量,先遭大越两次北征打击削弱不少,之后西迁十万残族中约有万余精锐随萧林石出走,最终云朔随萧统、李处林等人投降赤扈的兵马,不足四万人。

而这四万人马,也随着李处林、萧统两人的覆灭,与萧李二人投降赤扈人之后所吸附的其他降兵败将,都烟消云散了。

除了燕蓟契丹降军逾十万人众之外,平燕宗王府横扫河北、京东,一路招纳纳叛人马更多,甚至还将一部分降附军划编到镇南宗王府旗下。

徐怀潜袭汴梁以及之后发生的汝颍会战,赤扈东路军参战兵马较为有限,一方面蔡河及颍水沿岸,仍是镇南宗王府所负责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平燕宗王府除了要防范淮王府军外,还有大量的兵马进攻京东东路(山东)未陷落的城池,就像当时镇南宗王府有大量的精锐滞留于陕西一样。

相距汝颍会战又是一年时间过去,平燕宗王府基本上已经控制河东、京东西路、京东东路全境,除少量的卫戍兵马,其主力全部调到徐州、宿州及亳州等地,总兵力高达二十万;其中包括操练将两年,人数多达两万的水军力量。

虽说新都迁往建邺,主要就是防备这一刻,除了淮王府军守御淮河以南的寿州、楚州等地外,左宣武军、右骁胜军也都进驻庐州、扬州等地,加强江淮之间的守备力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