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2/3)


将吴寨河西岸码头纳入青衣岭大寨,战争时期,敌军倘若不以数倍之多的优势兵力围困青衣岭大营,守军还可以乘舟船沿吴寨河、汝水,往淮水中游地区的战场进行辐射;更能通过水道支援桐柏山道东口的周桥驿寨。

周桥驿寨以及石门岭寨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扩建。

为保证充足的劳动力,徐怀目前征得胡楷同意,又从确山、上蔡等县新征用民伕八千余人用于工造。

不过,胡楷从确山、上蔡等地征用民伕拨给徐怀使用,但钱粮却要徐怀自己想办法解决。蔡州新募上万人马,耗用也是极大,而荆襄等地所拔运的钱粮,目前满足勤王兵马的消耗还有所不足。

清泉沟寨一役,又缴获财物二十余万贯,景王那里分文未取,都叫徐怀带了回来,但即便如此,楚山钱粮消耗还是跟无底洞一般,叫苏老常发愁撑不到秋后。

“昨日又有十几个役工结伙逃跑,”苏老常叹气抱怨道,“现在已经最大限度的增加他们的口食,都跟养不熟的狼崽似的——照我说,零散逃跑的役工还可以不予追究,但这些成群结队外逃的,不加以严惩,恐怕收不住口子啊!”

“……”徐怀摇了摇头,对从清泉沟寨俘获的俘兵降卒坚持既然的政策不变,说道,“哪怕真收不住口子,所有人都想走,我们既然将话都说出去了,那就要兑现:所有人发放干粮、路费,放行!”

大越立朝以来江淮、荆湖、两浙地区都有了相当充分的开发,除了提供高达七八成的赋税外,人口稠密程度也已经超过河淮地区。

这几个地区的人口高达七八千万。

单纯从兵源或役工来源上,楚山其实是不缺的,像这次得胡楷许可,就直接从上蔡、确山等县征调七八千名民伕,倘若有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扩张征调的规模。而待河淮彻底失陷后,形成真正的难民潮,也有大量的丁壮可以征募。

楚山缺的,是对楚山有认同感、愿意将根扎在楚山、休戚与共的健锐。

清泉沟一役所俘获的降兵俘卒,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内心的抵抗意志在此前的惨败中已经被赤扈人所摧毁——徐怀将他们带回楚山,前期也只能充当役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想要将他们转变成真正的桐柏山卒、楚山卒,还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容忍。

对那些一心想离开的降兵俘卒,徐怀不会强行挽留,还会发放路费、干粮。

越雨楼当下的工作重心,也不是急于往河淮、河东、河北等地派遣人手进行潜伏——这些地区注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会进一步的支离破碎,现在派遣人手潜伏进去也没有特别大的意义,甚至会遭受难以预料的损失。

越雨楼当下除了一点点的培养人手,将铸锋堂分院往后方的荆襄地区铺设外,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派出人手,寻找这上个月降兵俘卒可能南逃避祸的家小。

由于赤扈东路骑兵年后是直接迂回到郑州、荥阳、孟州、卫州等地,挡住河东等地难民南逃的通道,这项工作又仅仅才开展十多天,暂时还没有什么成效。

不过,徐怀相信,只要能找到一些家小,哪怕前期只能叫十数、数十降兵俘卒在楚山与家人团聚,给其他人所带来的期望,也能激活他们死气沉沉的意志。

而那些一心求去的人,徐怀相信他们绝大多数人还是有所念挂。

此时放他们离开,甚至资助他们离开,在他们回到家乡之后,发现无法找到别的出路,就必然会想到楚山曾给他们带去一丝光明跟温暖。

这些工作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去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