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2/3)

……

…………

徐怀他们出刺史府往西城门楼走去,看到徐心庵正陪同参观过南城墙防御之后的燕小乙、沈镇恶二人走过来,对徐武碛说道:“小乙、镇恶先给五叔你当一段时间副手……”

燕小乙、沈镇恶江湖出身,内心充满叛逆跟反抗精神,对铸锋堂、励锋院会更有认同感,而徐怀也希望后续吸纳进来的人员,特别是寄望其能承担中坚骨干作用的人,怎么都得先从励锋院过上一遍。

众人往西城门楼走去,徐怀途中又安排人去将徐武坤、苏老常、潘成虎、周景找来,登上西城楼看到五十余蕃骑背负刀弓,在距离城墙三四百步停留,还时不时会有三五蕃骑往城墙这边逼近,叫骂着想要引诱城中守兵出城追击他们。

位于管涔山以北、阴山以南、恢河以西、黄河以东的西山,占地比桐柏山还要广阔一些,但人口却要稀疏得多。

据目前搜集到的情报,西山蕃民总计都不足两万口人,分归十三部统领,名义上附庸于契丹,归入西京道治下,但特别的地理位置决定他们长期以来都在契丹与党项人之间左右逢源。

相比较而言,位于恢河河谷之内以及阴山东南麓的诸蕃部族更忠于契丹,也是这次聚集大同城重创天雄军的主力。

西山诸蕃人丁虽少,甚至当年掀起的大小叛乱都为曹家兄弟在朔州镇压,但长期以来都得到党项人的暗中支持,部民武力及兵甲都要算得上不弱。

十三部山胡虽说根子上是游牧部族,但契丹对其防范颇严,限制于转徙,这些年过去也逐步半坞寨化,只是在生产经营方面,还是以畜牧为主。

毕竟西山多峁塬丘谷,又干旱少雨,溪流短浅,远不如恢河河谷利于农业耕种。

两个月时间,朔州不仅将十三部山胡的情况摸清楚,同时也将西山百折千回的地形摸清楚,绘制成图。

不过,十三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部山胡内部联络极为紧密,而总计能动员的战兵比例极高,可能高达五六千人。

这种情况下,徐怀要率领桐柏山卒深入西山,对山越部族予以重创,兵力少了肯定不行,但带太多的兵力深入西山,朔州这边的防守又成问题。

虽然朝廷迟迟不给桐柏山卒一个正式的说法,预计留到曹师雄正式重建天雄军时才会有名份,但徐怀已经将战辅兵进行了安排。

三千四百余桐柏山卒,战兵编制仅两千六百余众,其他人马都编入工辎营,实际除了工造等事外,还有相当多的人手是保障铸锋堂、励锋院及越雨楼所需。

仅这点战兵,用起来实在是有点捉襟见肘。

当然,更为重要的,徐怀之前就没有想过王番会推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的军政大权,还以为朱岚出知岚州兼领兵马都监是顺理成章之事——真要那样,徐怀不计伤亡进西山打击山胡势力做什么?

仅仅因为山胡人频频出西山挑衅,就要不多的本钱拼个你死我活,不是吃饱撑着了是什么?

然而时移势易,曹师雄执掌岚州军政,一旦赤扈人南下,曹师雄必然会投敌封锁桐柏山卒南撤通道,徐怀此时其实跟萧林石一样,也迫切想要打开西山通道。

这样的话,一旦赤扈骑兵南下,势不可挡之时,他们随时可以撤入西山,或从西山前往府州或鄜州,可以从关中取道返回桐柏山。

这同时也意味着南撤通道将要放弃岚州、太原、晋州这一条线,而转往关中进行部署。

当然,首要条件是重创盘据西山的山胡诸部,或将其彻底驱逐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