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三省制度(2/2)

到处都是漏洞,也许唐朝人看不到,可是李元霸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利用。

毕竟李元霸不但是来自于后世,他当年也是京城著名大学的高级讲师,算是半个体制内的人了,对于这些公文流程并不陌生,到处都是可以利用的漏洞。

“太子殿下,皇上在政事堂议事,特别让我来通知你过去!这次事情,是商议关于分割全国各县权力划分之事的,所以请你这个始作俑者去商议一下。”

一个内侍省的宦官说道。

李元霸收拾了一下东西,也都赶紧去准备参加议事了,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

这个事情既然闹大了,那自然要尽快解决,尽快稳定人心。

不管成不成,那也都必然要稳定人心,不然地方各县都在关注这个事情,这样他们当然要小心了。

李元霸来到了皇宫里面门下省的政事堂,知道这里是大唐真正的权力核心。

虽然这里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机构”,只是一个协商事情的地方,可是大唐任何重大决策也都是在这里进行。

这个政事堂是皇帝跟宰相议论事务地方,能够以正式身份进来参与议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了。

政事堂的成因是因为唐朝的三省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可是有些时候,中书省和门下省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事务无法尽快处理,用后世一句话术语来说也就是“公文转圈”。

中书省决策之后屡次被门下省打回来,这样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不得不由皇帝在遇到重大事情需要各部门合作的时候进行开会初步讨论。

等三省的长官达成共识之后,再次履行正式的公文手续,这样因为事先已经初步讨论通过,早就已经达成共识了,这样让他们也都可以很快的通过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提前的沟通,避免了很多因为信息不畅的推诿和扯皮。

古人的政治智慧其实在此就可以显露出来,他们很早就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

也明白不能将权力过度的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手中。

那么办事情的时候,这群人或一个人,会效率比大家一起办事的时候效率高得多。

这样既要保证效率,又要避免专权,

那么三省制度就被设计出来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