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刘妮儿铸币(2/2)

斧砍都不行,要想把里面的的铜弄出来,费老鼻子劲了。&am;rdquo;

那可不是,这是刘妮儿带着一众的工匠,还有花大价钱从娄烦找来的炼铁师傅,配置了不知道多少次,弄出来的合金铜钱。

也是外圆内方的造型,可是无论是重量还是质地,都比那些私铸钱好太多了。

就连大隋官方的铸钱,都比不了。

隋文帝杨坚代国而立,后又并梁灭陈,使分裂达370年之久的天下归于一统。隋自统一以后,由于文帝躬行节俭,更主要的是人心思治,民气兴旺,国势不断强盛,府库充盈。

然而,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铸行&am;ldquo;开皇五铢&am;rdquo;,又称&am;ldquo;置样五铢&am;rdquo;。二、隋炀帝大业年间铸行&am;ldquo;五铢白钱&am;rdquo;。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两二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至开皇五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am;mdash;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am;mdash;2.3克。&am;ldquo;五铢&am;rdquo;面文为篆文,横读,&am;ldquo;五&am;rdquo;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

五铢白钱大概为隋炀帝大业年间所铸。此钱,因币材配有锡、铅等其他金属,所以钱色发白,被称为&am;ldquo;白钱&am;rdquo;。其形制大小、轻重与开皇五铢相同。

隋炀帝苛贪残暴,挥霍糜费,很不得民心,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币制大乱,老百姓也难以忍受他的剥削、压榨和欺凌虐待,都盼望着他早日倒台。

隋五铢的&am;ldquo;五&am;rdquo;字左边多有一竖线,旋转过来看像一个&am;ldquo;凶&am;rdquo;字,人们借机发泄说:&am;ldquo;此钱为凶钱,杨广凶多吉少,注定没有好下场。&am;rdquo;

刘妮儿等人博采众长,吸取了诸多经验,再结合李元霸传授的后世的硬币经验,关键是成本低,足够他们慢慢的摸索。

对他们而言,制作出让别人熔炼不合算的钱币就是胜利,因此门槛低了很多。

因为别人不可能拿到比他们更低的熔炼成本和材料。

所以他们的硬币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