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超越游戏规则(1/4)
港片情结
小时候我家住平房,一间间房子挨在一起的那种。有个邻居家条件不错,那时已经买了录像机和录像带,我没事就去他家里蹭着看。他养了一只海狸鼠,那是一只体型巨大的老鼠,它和电视屏幕上那些江湖爱恨、快意恩仇一起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也不知道它们哪一个更具奇幻色彩。
上世纪**十年代的经典香港电影里,我最喜欢《英雄本色》还有《双龙会》,反复看了好多遍。周星驰的电影当然是居家旅行的必备佳品,只是当时没看懂《大话西游》,更喜欢的是《大内密探》——那时的我下意识觉得,周星驰的电影就是疯狂恶搞,让人大笑。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当属《雷洛传》,刘德华在其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成就了我心里对“帅”的最高定义。他是我知道的第一个明星,也是我一眼就“爱”上的偶像。他和爸爸有几分神似——都是浓眉大眼,梳起溜光水滑的背头时,简直耀眼到发光。小时候我还模仿过他在《五虎将之决裂》里最后一幕斗枪的情景,手枪在手指间翻转,之后是一阵“啪啪啪”的射击,干脆利落,意犹未尽。可惜我始终没法用玩具枪耍出电影里那种酷炫的效果来。
汶川地震之后,我参加了成都区的义演,当天许多港台艺人都在现场,包括刘德华。我在流程单上看到他的节目就排在我的后面,所以在舞台入口候场时,一心希望能拖延几分钟上台,这样就可以见到他本人了。我的“计划”得逞了,看到他朝我走来的时候,我紧张到双腿都开始发抖,心里冒出各种“迷弟”般的感慨:他的皮肤怎么那么紧致?耳朵看起来都在发亮。他整个人看起来怎么那么年轻?眼角眉梢都是味道,发型也恰到好处……后来听工作人员说,我和他握完手后,是以小碎步的方式默默退到边上去的。
下场后,碰巧他又经过我的休息区,我想也没想,站起来朝他鞠了一个90度的躬,还问能不能单独合个影。刘德华答应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没带相机,看到边上有一个大叔扛着专业相机,就赶忙求他帮忙,没想到他其实是刘德华的工作人员。我有点儿窘,但刘德华非常善解人意地让我留下邮箱地址,还特别嘱咐摄影师记得把照片发给我。当晚一点多,我忐忑地打开电脑,合影已经静静躺在了邮箱里。我看着照片里的自己只能皱眉头,唯一的想法就是:唉,他真是比我好看太多了。
那次义演我也遇到了成龙大哥,可惜没来得及说上话。幸而后来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少,逐渐熟悉起来,如今还能不时一起坐下来喝点儿酒。我告诉他我特别喜欢他的一部片子,没想到他摆摆手说,那是部烂片。
在这些心仪的偶像面前,我会比平时拘谨一些。倒不是胆怯,而是又害羞又激动,有点儿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妥当。时间久一些我就会放松很多,不过我说的“久”是真的挺长一段时间——即使已经见过刘德华三次,在他面前我还是特别紧张,特别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自在地和他喝酒,聊个畅快。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即使知道当时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电影也有粗制滥造或是虎头蛇尾的问题,但说起以前,总觉得随便挑一部出来都是经典。这种集体记忆也应该归功于当年香港电影的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如今内地的制作水准越来越高,合拍片已是大势所趋,但我心里很期待看到一些纯正的“港片”,处处烙上鲜明的香港地域文化印记,和独属于那个城市的悲欢离合。我也很想参演——但矛盾之处在于,身为大陆演员,我一加入就会把电影变成合拍片。如果有人翻拍那些经典作品的话我也很想参与,最好所有角色的造型、所有呈现的场景都复刻原版,应该会很好玩。不过一定会有人反对这种做法。留在记忆里的东西才永远美好,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当年在各个片场奔波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