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AM接收,效率接近15%!进阶任务完成!(求订阅)(2/4)

模样的男生接待了他,然后帮他测试样品。

许秋在旁边围观,整个测试的过程看起来并不是很难,就是用镊子把样品放上去,仪器运转,电脑操控一下,数据便到手了。

每个样品重复测试三次,一共6个样品,总共花费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最终拿到的是数据是一组一组的坐标,还有一张标准色度图。

评估显色指数的大体原理,是将样品的透射光谱与1.5光谱折叠,以获得在太阳光下的感知透射照明结果数据,再与-1931-2标准观察者进行颜色匹配的函数耦合,从而获得相应的横纵坐标点,最后再在标准色度图中将每个样品的坐标标出。

许秋这篇文章,当初为了追求工作量,做了从10纳米到20纳米不等的薄层电极器件,所以一共得到六组坐标。

结果表明,半透明器件的薄层金属电极越薄,得到的色度坐标就越靠近图像的中央,也就是透过去的光越接近正常太阳光。

晚上,许秋加了个小班,把的文章改好,审稿意见答复文件写好,交由魏兴思修改后发回给编辑。

周日,模拟实验系统已经基于之前的3开发出了新的4、5材料。

现在许秋手中有从1到5的一系列材料,其中:

1是和单噻吩的体系,中央的单元为五元稠环,两侧的单元为,性能不佳。

2是和的体系,中央的单元为七元稠环,两侧的单元为。和给体4结合,最高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3.3%。

3是2经由侧链调控得到的产物,、单元的共轭结构相较2没有改变。和给体4结合,最高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4.2%。

4是基于3,将端基改为-2的结构。和给体2结合,效率14.3%,和给体4结合,效率14.6%。

5是基于3,将端基改为-2l的结构。和给体2结合,效率14.7%,和给体4结合,效率14.8%,和给体1结合,效率13.8%,和其他哪怕是初代的宽带隙给体结合,比如1、、-之类的,器件效率也可以轻松破12%。

这便是同一个领域不同体系的连携作用,一旦某个地方取得了突破,前期从其他领域中获得的经验,便可以立刻平铺过来。

而如果没有之前的前期工作,哪怕拿到1,也得花费一番苦功夫,才能得到4、5。

当下最高效率14.8%,距离15%只差一步之遥。

周一早上。

许秋在食堂和学妹一起吃早点的时候,突然愣了一下。

他发现系统进阶了,马上意识到应该是上周修改过后的文章被接收了,一区文章数量达到了十篇。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收到魏兴思转发过来的邮件,许秋便直接把“文章接收”这个消息分享给了身旁的学妹。

“哇,师兄,好厉害~”韩嘉莹咬了咬豆浆的吸管,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师兄的第十篇一区文章吧。”

“是啊……”许秋有些微微吃惊:“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那必须的,我还记得具体的期刊呢。”韩嘉莹得意的笑了笑:“三篇,两篇,一篇,一篇nge,一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