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不用四舍五入都有两个小目标入账啊(求订阅)(2/3)

……”。

最后才是重头戏,也就是之前给冯盛东老师那边送样测试的结果。

为了弄懂这个实验结果以及冯盛东老师绘制的一张图片,许秋在周日晚上还和冯老师语音聊天,聊了近半个小时。

但机理这玩意,就和《高等数学》考试复习一样,前一天复习后觉得自己都会了,甚至产生“我能考100分,是因为卷面只有100分”这样的错觉,然而第二天转头上了考场就忘了一半,最终喜提59分。

因此,周一早上起床后,许秋还专门复习了一遍,但后来到办公室发生了魏老师被紧急召唤的事件,导致他现在思路又有点断。

不过,当许秋操作激光笔翻页到结果那一页的时候,突然发现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于是他轻咳两声,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

“通过415纳米和670纳米波长的单色激光,分别激发单独给体、单独受体以及给受体共混薄膜,利用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源,可以实现只激发受体材料和同时激发给体、受体材料的效果……”

“对于单独受体的薄膜,通过415纳米单色光激发,并截取555纳米处瞬态光吸收的电荷动力学过程……,对于共混薄膜,通过415纳米单色光激发,并截取555纳米和680纳米处瞬态光吸收的电荷动力学过程……”

“……漂白带……奇异值分解发……全局变量拟合……”

“结果表明,有别于富勒烯衍生物体系,基于3-的非富勒烯体系,无论给体还是受体,在受到光激发后都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对光电流的形成有贡献……”

“共混薄膜中光电材料被光激发后,存在三个过程,时间尺度分别为1皮秒,240皮秒和3.7纳秒,分别对应着……”

顺畅的将整个结果讲了一遍,许秋感觉自己升华了,之前总担心回头忘,现在当着众人的面演讲了一遍,瞬间感觉对的数据分析和解谱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果然,学术圈子里经常外出做报告还是有点用的,不光可以公费旅游,还能切实升华自己的学术水平。

定下神来,许秋看了看周围。

韩嘉莹扑闪着大眼睛望着他,仿佛在说“师兄,虽然我听不懂,但觉得好厉害的样子”,陈婉清也是呆呆的,一只手托着腮,另一只手抓着黑色水笔,在实验记录本上不断写着字,粗略看去,上百个“陈”字占了满满的一页。

田晴似乎听懂了一些,毕竟她主要是做机理研究的,而且上周开始准备综述的时候,从冯盛东老师那边拿了一些文献过来,对手段有着初步的了解,不过她并没有说话的意愿。

魏老师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顿了几秒钟才说道:“嗯,讲的挺好的。”

最后,韩嘉莹登场,她汇报了数据,因为结构和许秋的类似,所以结论也是类似的。

同时,她还表示上周完成了她的四种3-分子的合成,凸显了一下工作量。

……

下午一点半。

模拟实验室历时四个多小时,已经得出了学姐体系的优化条件,效率突破6%,达到6.12%。

许秋在最优条件里面掺了两个次优条件,推荐给学姐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同时,学妹的新体系,三代4-8系列,也就是上周五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效率高达9.17%的体系,因为最佳的器件加工条件和许秋的第三代体系很类似,所以他没有直接报出最优条件,而是让学妹去参照他的体系,自由发挥。

安排好学姐和学妹,许秋自己带着盘前往魏老师的办公室,修改文章。

对魏老师来说,他作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要是正文中有什么问题或是错漏之处没有找到,最后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