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进击的学妹与放飞自我的学姐(求订阅)(2/3)

应选择的都是溶剂,其实和以往一样用甲苯,理论上也是可以的,不过文献上写的是,他们也就没有更换。

准备反应瓶,加入磁力搅拌子,准备氮气球。

点板确认药品纯度,称量药品,加入溶剂,连接冷凝装置、氮气球,三抽三排。

加入催化剂,三抽三排,迅速升温,外部贴铝箔纸保护反应瓶。

搞定,橙红色的溶液犹如一锅番茄汤。

另外一个反应的步骤也是类似的,许秋很快再次搞定。

然后,他惊讶的发现,韩嘉莹投反应的速度竟不慢于他多少,只落后他一分钟不到。

想想也不奇怪,学姐做实验属于稳健型的,因而比较慢,学妹做实验还是比较莽的,有点像他。

韩嘉莹收拾着通风踹中的实验垃圾,随口问道:“这周我们要回邯丹做器件吗?”

许秋想了想道:“等这次的产物提纯后,回去做几批器件吧。”

这主要是给学妹和魏老师一个交待,他们不似他有模拟实验系统,可以直接拿到效率数据,其次,陈婉清之后几天也要用到液相色谱仪,他们前往邯丹的话,刚好可以错峰使用。

“师兄觉得效率能有多少呀?”

“我猜5%-6%吧,毕竟几乎是完全重复现有体系的,总不能比文献的数值还要高吧。”之前简单分子能达到3.5%,现在改性后的二聚体达到5%以上,理论上并不难,除非是合成反应失败了。

“可惜这个结果不能用来发文章。”

“那没办法,二聚体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了,分子结构就有限,基本上能想到的结构都被发表了,”许秋话锋一转:“不过,3-的操作空间就大很多了,中间的核可以随意调节,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其实关于3-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有了一些实验想法。”

“哦,说来听听。”许秋眼前一亮,顿时有了兴趣。

“常见有机光伏材料中,同为芳香环的噻吩环的应用明显多于苯环,但第一篇3-的工作,他们采用的是三苯胺,并没有引入噻吩。”韩嘉莹顿了顿,继续道:

“我觉得或许可以基于他们的体系进行改进,比如在苯环上连接三个,甚至四个噻吩,再和分子相连,形成3-结构。”

“师兄,你觉得怎么样?”说完,韩嘉莹满脸期待的盯着许秋。

“这个想法不错,有一定的可行性。”许秋自然不吝赞扬,学妹听到后很是开心,眼睛眯成了一个小月牙。

之前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他提出实验想法,让学妹执行,而现在她已经产生了自己的实验想法,而且分析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让他不禁产生儿子终于养大了的感觉。

其实,这段时间许秋也没有闲着,他抽空罗列出若干种可行的分子结构。

然后配合模拟实验室的模拟,排除掉一些空间位阻不合理的结构,得到十数种可行方案,而学妹的这个想法就是他的备选方案之一。

……

之后,许秋和韩嘉莹提纯了四种产物。

因为原料很纯,且这步反应几乎没什么副反应,得到的主要产物均只有一种,提纯难度并不高。

产率大致在50-70%之间,只有几十毫克的产物,不过倒也暂时够用。

上周学妹送样的表征数据陆续返回,结果和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近乎一致,收到消息后韩嘉莹和陈婉清皆是一喜。

学妹是因为表征结果验证了她之前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之后她和许秋投的反应都是基于她的“推断”,自然很开心。

学姐则是因为验证了单元是双醛基取代的,可以安心的进行后置的反应。

此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