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正旦五(2/2)

不出什么来,刻有朱由检亲赐藩国皇帝字样的青花瓷、绣着崇祯二年大朝会纪念字样的精美刺绣,这些虽然不能拿出去卖了,但因为有大明皇帝背书,谁说不是价值千金。

可尽管价值千金,但也只能带回给本国的藩王了,使节及他们背后的商团是没有办法再从中渔利了。

不过朱由检也没有彻底断了他们的财路,待使节觐见环节的最后,朱由检则表示,欢迎各藩属国来天津市舶司开展贸易。

而且只要是合法的贸易,并按规缴税,大明将没有贸易额的限制。

尽管使节们也知道好像在年前,京师东面的一个卫所开海了,但因为身份限制,也没人去那里实地查看。

今日听到大明天子确认了这个消息,一个个眼睛都泛起了绿光,特别是朝鲜和倭国的使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于安南和占城等地,天津卫的市舶司距离朝鲜和倭国最近,尽管现在的朝鲜已经臣服于女真了,但对于其与大明的贸易往来,皇太极还是乐于看见的。

毕竟朝鲜从大明这里得到再多的好东西,最终都会进了金国上层的腰包。

看到使节们都满意的退了下去,黄立极等一干阁老们终于松了口气,要是有哪个脑袋被驴踢了的使节因为赏赐太少,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那大明可就真的丢人丢到爪洼国去了。

此时看到使节们虽然也嫌弃赏赐少,但好在还有天津市舶司敞开的贸易,一个个也都满意而归,阁老们更加佩服天子一眼便看透了周边小国藩属大明的本质。

明初,大明国力昌盛,军威更胜,藩属小国那是真的拜服大明,但随着大明国力衰弱,军力不彰,藩属国的态度自然而然的便转变了。

但之所以还是依附大明、按时朝贡,所图不过是为了朝贡体系带来的巨大利益。

这一点,朝中有识之臣自然也看的清楚,但为了维护大国体面,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让这些小国占去了好处。

此时,见天子亲自揭开了朝贡体系的遮羞布,除了一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大部分的臣子还是喜闻乐见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