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闲谈(2/3)

要死要活的时候,正想吃一顿美味填填肚子却突然发现有一只苍蝇趴在食物上一样,被恶心的不要不要的。但你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总不能饿死自己吧。

看着那位使者如同喝醉酒一般晕晕乎乎的走出大殿,朱慈烺瞬间收起了笑容,“而农,朕的表演功力是否又进步了?”。而农,王夫之的表字。

王夫之放下笔拱手答道:“原本臣还以为陛下会忍不住,没想到陛下居然表现的那么好。”

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朱慈烺对身边的人都是以诚相待,他身边的人也是有什么话就直说再也不拐弯抹角藏着掖着了。

“没办法啊。只能先稳住他们,然后等黔国公和忠贞侯到了南京再慢慢炮制。如何去芜存菁还得他们来拿主意。朕不能拿自己的喜好来处理此事。”

“陛下英明。”王夫之说完就闭口不谈了,因为大明现在讲究文武分明,没有武职公然谈论军方的事情很受忌讳,也会引起军方的不满。

“二狗子那边有消息了吗?”

“张公公还没回来。”

收复南京后对朱慈烺最重要的事有两件,一是安抚百姓,二是清算叛徒。第一件袁继咸在做,后一件是二狗子负责。

当初开城门投降的勋贵共有十八人,文官数十人。勋贵大部分都是享国的功臣之后。比如赵之龙,他是忻城伯之后。忻城伯最早追溯到朱棣称帝时期。在南京军方之中,也以他的地位最高。也是他力主拥立福王为帝。其次是魏国公徐允爵,他是徐达的后代,再其次是抚宁侯(因拥立弘光而封保国公)朱国弼。

这三人在多铎攻南京时坐拥二十万马步军投降,他们已经上了朱慈烺的必杀名单。

对于这些人,满清也并不信任,基本上都被押送到北京软禁起来了,不过他们的家人都在南京。

如果朱慈烺不尽快处理很可能会给某些私心重的人发出错误的政治信号即投降也会受到优待,也对那些依然坚持抗清的人不公平。

对于清算叛徒,朱慈烺的态度相当坚决,不接受任何人的求情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说项。不过对他们的家人也不能一杀了之,先看押起来再看形式处理。不然,多尔衮肯定会拿他们做文章。

“大明享国二百六十多年,他们的家族也跟着享福二百多年。不思如何报国却靠着卖国求荣。”

“呵呵……这就是大明的勋贵与官员。文官嫌水太冷,武官就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

朱慈烺坐在陛前望着殿外不断的冷哼。对这群人,朱慈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陛下……大明还是有忠臣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这句话至理名言也。都说马士英如何如何。可马士英还在太湖抗清呢!那些说马士英是奸臣的却都投降了!真是天大的讽刺!”

“陛下,害群之马自古有之。您不能因为一小撮人就否定所有人……大部分官员还是忠君爱国的。”

听着这耳熟的说法,朱慈烺感觉有些好笑。他觉得王夫之执笔起居注简直大材小用。他做适合的职位是去鸿胪寺当一名外交发言人。官话说的贼溜。

“你那一小撮有点多啊。”朱慈烺调笑道。

王夫之有些尴尬,不过他不认为皇帝是对文臣不满而是对一些人枉顾国家利益而不满。

“有奶便是娘,这是现在官场上的写照。想改变这种现状,政治学院必须建起来,也必须重视学堂的作用。爱国培训必须从娃娃抓起……刘宗周性格太倔十分排斥外来的学问而且年龄已经大了不堪驱使。黄道周倒是一个人选,只不过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对于政事并不擅长……”

朱慈烺自己也不认为教育会对大明的官场产生多大的作用,就像后世参观考察学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