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章、修筑磨坊石堡(2/4)

炭堆旁,两个老军户按照各家人口所需,分派着一筐筐的石炭。

虽然早晚寒风依旧,但天气渐暖,尤其是正午的日头,穿着皮袄都能冒汗了。

磨坊里也迎来了开采来的大量石块,大袋被简单碾压的石粉,倒进中央的石磨里,一头黄牛拉着石磨慢慢转着圈子;令匠人军士惊喜的是,黄灰泥磨出来的速度,比以前加快了许多。

大捆细碎的树枝、湿沉的沙子,也被工匠收集送进了磨坊。

黄汉祥小旗去了白龙湖,萧夜在屯里再次招了九名军士,从亲卫里挑了一个旗官补上。今后旗官的选拔,是以亲卫为主,这一点,在边军里也是惯例。

还好,萧夜挑选旗官,能者为上,倒是让军士们没太大的怨言;要想拿更多的饷银,就得把本事练好了。

带着五个小旗训练不辍的萧夜,不断地督促黄德山、田房俊,要求赊欠大量的硫磺、硝石、铅块,每夜里开始囤积白愣纸、丝绵大衣。

看着百户大人那阴沉的面孔,石关屯里的军户们,也一个个打起了精神,就连小孩们读书之余,也结队去收集藤草果核。

二月二龙抬头,距离惊蛰还有几天,但石山上那原本枯黄的藤草,已经在一场薄薄的细雨后,大片地泛出绿意。

就连土地庙前的黄连树,绿叶在不经意间,已经有了小孩巴掌大小,在微风中哗哗作响。

眼见得在王大力的帮助下,梅儿把屯里事物打理的爽利,萧夜这才拿出另一本名册,谨慎地交给了梅儿,“梅儿,我这里还有一些弟兄,他们的粮饷你得操心了,”

翻开名册,当黄汉祥的名字出现在杨梅儿视线中时,她这才恍然,难怪那十个军士的家属,见到自己却是愈发的恭敬了,没有半点怨言的样子。

余山、杜丁,林林总总一百一十二人的名字,绝大部分她不认识,但萧夜手里能有如此多的军士,梅儿还是大吃一惊;怪不得丈夫总是念叨粮饷不够,还在商铺里赊欠了粮食、布匹,原来缺口在这里啊。

“加上他们,我手里的金银也不过三个月的用度,李郎中那里的药材也不够了,”拿出一个小算盘,梅儿噼啪地筹算了一会,得出的结论让萧夜阵阵的头疼。

看来,梳妆镜和白愣纸,还的浪费几个夜晚,但梳妆镜也是要金、银、水银的,他手里缺的就是这些。

萧夜郁闷的走出百户所,来到磨坊外的军舍旁,王大力正带着一队小旗,在地上开挖基坑。

被冻得硬邦邦的地面,大堆的荒草点起火堆,烧软了地面后,军士们用铁钎镐头刨开碎石,露出湿乎乎的地面,挖起地基来也容易了很多。

荒废了一个冬天的灌模场上,趁着温度暖和的正午,大块的黄灰泥石块,也在木板模具里成型;这些参杂了石子、树枝的石块,在王大力他们看来,已经是坚硬无比又四四方方,实在是筑墙的好材料。

萧夜自幼聪慧来擅于动脑,喜欢琢磨事情,否则也不会很快就摸索出了石磨的特性;但是,自从被蒋杰雇佣的梅老大,那锋利的缳首刀,刀风扫过他的脖径之后,死里逃生的萧夜,变得敏感多疑,心肠也渐渐地硬了起来。

不如此的话,他不知道哪天就会死在蒋杰的刀下,身后还有弟妹和梅儿呢,到时他们该怎么活。

“王叔,尽快把这里修葺起高墙,只留下一道出口,”站在军舍外的荒地里,萧夜比划着四周的地形,仔细地叮嘱着王大力。

“百户,现在天气还是有点冷,黄灰泥凝固的太慢,咱们人力也不够,”王大力皱着老脸,粗糙的大手不停滴搓着,“这墙的高度要多少?”

“一丈三,再高就越制了,人手我会调派一个小旗给你,现在山上最关键的,是这个石堡,”萧夜想了想,大不了把收集木料的小队交给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