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风云再起(2/3)

人,那点差价来说,算个屁。

李家华反正有钱,木材烧起来更加方便,反正都是烧火,所以李家华眼里煤炭和木材没有什么区别,看到一堆黑漆漆的煤炭,没有木材干净,心里反而不爽。

可是对于江海滩的小市民来说,,煤炭可是关系到他们日常生活的,没有煤炭,他们家里的炉子怎么开火?总不能烧稻草吧?

特别是住在筒子楼里面的小市民,家里做饭主要依靠煤炉,因为住的空间房间非常有限,根本没有土灶,烧的都是炉子,没有煤炭的话,饭都吃不到,热水都喝不到。

很多单位和工厂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单位都是有锅炉的,没有煤炭,他们拿什么烧锅炉。

所以煤炭一涨价,江海滩的小市民就慌张,不过这次大家的经验都丰富,经过了粮食战争之后,小市民对军管会有信心多了。

再说煤炭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关系呢?吃饭哪里不能对付一顿呢?所以煤炭的价格刚刚涨上去时候,大家处于恐慌,还积极的抢购一下,可是看到煤炭的价格继续再涨,价格越来越夸张的时候,很多人小市民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大家非常明智的不买了。

那些煤炭的商人,只能自娱自乐的涨价,看到市民不买了,还在硬着头皮涨价呢,企图用涨价,来吓唬小市民干净抢购煤炭呢,小市民又不是傻子,等着军管会发煤票进行配给呢。

小市民都是精明和猴一样的人物,煤炭的价格涨的不正常,肯定是那些商人在搞鬼了,所以大家等着看热闹呢。

军管会看到那些黑心商人又在兴风作浪了吗,这次也不急了,煤炭吗?又不是迫切需要的东西,所以很快推出煤票,然后大量调集煤炭入江海滩。

那些黑心的商人,估计脑袋都迷糊了吧,煤炭又不是粮食,需要几个月的生产周期,现在解放军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开采煤炭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吗,多找人去挖煤就好了,多简单的事情啊。

一旦煤炭实行票据供应,大家都不会囤积煤炭,一天一条货轮进港,就足够应付当前的局势了,所以煤炭的战争掀起了两天,就这么无声无息挂着哪里呢?

那些煤炭商人,还整天把价格抬得高高的,可是没人理会他们,军管会都不理会他们,等到军管会空出手来,大量抛售煤炭,要让那些煤炭商人破产,让他们跳楼自杀,破产粮食商人,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与煤炭商人同时相呼应的还有棉纱商人,也在疯狂的涨价呢,江海滩聚集了全国70%的棉纺工业,棉纺工业是江海滩的支柱产业。

说实话,纱布的涨价,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工厂,对市民的影响不大,谁家没有衣服穿吗?就算冬天到了,最多穿旧衣服了,不买新衣服好了。

那些资本家倒霉了,工厂都没有原料开工了,工人也要失业了。

可是军管会这次没有积极推广纱布票据制度,只要不涉及到市民的事情,他们就没有急迫的心思了。

在军管会的眼里,棉纱涨价,是资本家和投机商人之间的狗咬狗,反正那些国营的棉纺厂,他们都有办法解决棉纱的来源,只要保证国营棉纺厂的生产,私人工厂,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最好借着投机商人的手,整死一批私人工厂最好,到时候,军管会出来收拾烂摊子,让国营企业把那些私人工厂,给收购了,或者改制成合营企业。

现在那些投机商人,天天在吹嘘着,只要控制着两白一黑,就能控制江海滩,可是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破产自杀的粮食商人越多越大,现在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可以控制江海的经济。

煤炭的价格已经开扛不住了,私人煤场的煤炭,就快堆积如山了,供应商天天催着货款,那些工人也在吹着工资,那些投机商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