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无边家国事(1/4)
这时的抚远县城是比一个渔村大不了多少小地方,方圆不过二里,前面是宽阔的黑龙江,滔滔江水一路向东奔腾,以江为界,对岸是苏联的伯力城。背靠着依里嘎山,这里是三江汇合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富产渔类,有大马哈鱼和鳇鱼等珍贵品种,特别是鳇鱼,最大的可达上千斤,好几米长,传说鳇鱼的名字取自乾隆,黑龙江的鳇鱼就是专门给皇上吃的贡鱼,黄袍加身的鳇鱼,普通百姓如敢染指,得冒着掉脑袋的风险。
抚远的城中百姓很少,才一两千人,大多数是渔民,也有部分是农民。只有一个伪县政府和一个伪警察署在这里替日本人和伪满洲国管事,总共只有十几个汉奸。在江边有日军修建的几个碉堡和炮楼,因为地址偏僻,所有也就驻守着仅仅两个小队的关东军和一个三十多人组成的水上巡逻队。
虽然是盛夏季节,抚远现在却是给人一种很清凉的感觉。火热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县城附近的江面上,两艘小渔船正在江中打鱼,年轻的渔民光着上身,露出古铜色的胸膛,双脚稳稳站在船上,在收着网,网里的鱼在活蹦乱跳,看起来非常的喜人。
一艘挂着日本国旗的小炮艇乘风破浪而来,带起来层层的浪花,将江面上的两艘小渔船推动的晃晃悠悠,年轻人也站不稳了,蹲下用双手抓住船帮,手里的渔网再度落入水中。
小炮艇甲板上站着一名日军中尉、一个翻译和两名士兵,他们看到这种情况,在哈哈大笑着。
炮艇停到两艘小渔船的中间,两只小渔船还在不停地摇晃着。
“喂,小伙子,太君说了,这些天是非常时期,不准捕鱼,你们私自到江里捕鱼是违法的,将捕来的鱼通通交上来,跟我们回警察署去治罪。”狗翻译在炮艇上叫嚣着。
小炮艇上,两门三七战防炮。两挺高射机枪都脱掉了枪衣,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深蓝色的光泽。十来名日军战士端着步枪,耀武扬威。
这时,一艘小渔船上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说道:“太君,我们不捕鱼,马上就要饿死了。这一上午也没有抓到多少鱼,这一篮子就算是孝敬给你们好了。”
说着,他颤颤巍巍的站起来,把一个柳条编织的篮子要递给炮艇上的鬼子。
鬼子和翻译都看到篮子里有几条鲜活的鲤鱼和鲫鱼,他们的眼睛都直了,想到中午可以吃到鱼,含拉子都要淌下来了。
就在众人盯着这鱼篮子的时候,另一艘小渔船上的两男一女三个渔民突然在渔船上站起来,他们每个人手中两把手枪,“砰砰砰!”一起向炮艇上的十几个日军开火。接着,另一艘渔船上的渔民也拿出了手枪,两艘小渔船上五个渔民十把手枪发出密集的子弹,同时,在岸边芦苇丛中,也发出来步枪子弹,这些子弹都准确的射入日军的体内,顷刻间,小炮艇上的十几个日军都被打倒了。
“上炮艇。”龙战的声音传来。
打扮成渔民的龙战和他的特战队员登上了日军的炮艇,迅速的向岸边行驶过去。
龙战袭击小炮艇的枪声一响起,岸边就传来隆隆的迫击炮炮弹的爆炸声,日军在抚远江边修建的炮楼和碉堡一时间浓烟滚滚,魏长河的一纵总攻开始了。江岸边的日军炮楼和碉堡很快成了废墟,镇内的十几个警察和伪县属人员顷刻间被消灭了,远城轻易被抗日先锋军一纵光复了,几千名一纵的战士进入了这东方第一县里。
抚乌苏镇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临大江,西依小河,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卡杂科维茨沃隔江相望。这里距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65公里。
清朝初年,乌苏镇是乌苏里江的三大重镇之一,镇上有富源茂、仁中利等九大商号,并设有警察分所和税征分局。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