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让年轻人充满希望(2/4)

话,总之外面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张忠平的很多想法还是和他不谋而合,要打破常规发展肯定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但如果完全按部就班,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路。

陆政东倒是同这个充满魄力的年轻书记很谈得来,说是年轻,委实比他还大了十岁,但四十出头的县级市党政一把手,严格意义上确实应该称为青年干部。

张忠平是钟柏发一手提拔起来的,但陆政东和其这样比较深入的谈话后,陆政东能感受到,张忠平和钟柏发不管是在为人还是为官还是发展的思路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钟柏发以保守稳健见长,而张忠平显然是属于比较喜欢做站在浪尖上博浪而行的弄cho儿……

晚上陆政东拒绝了金威方面的盛情,陆政东到下面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到了安新依然如此:不让下面到地界上迎接,不搞jng车开道全城戒严胡乱扰民那一套,不吃接风宴欢迎宴,轻车从简,一行人就是坐两辆面包车,这样既能够和市里各部门的头头们随时交流,同时也不显得兴师动众。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陆政东一直奉行的准则。

这中间肯定有人说他这是矫情,沽名钓誉,其实也是一种形式主义,陆政东不这样认为,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多,眼下只要是工作,都能跟形式主义沾上边,但形式主义不一样,他宁可主张这种形式主义,也不要那种一人下来全市慌张的形式主义,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陆政东简单吃过晚饭后,张忠平就说市长成天连轴转,很累。问晚上要不要些安排些活动放松一下。陆政东摇摇头。

“没有其他活动。晚上我想见见基层的同志们。”

陆政东看着一桌的人很是不情愿他走,于是笑着说道:

“在座的各位今后见面的机会很多,而基层的同志就难很多,大家说是不是?……”

另一桌上就餐的秘书盛兴波一边和桌上几位从政研室下来的人说着话,但心思一直都是注意着主桌上的动静,陆政东他起身,抛下正在说笑的其他人,迅速走过来站到陆政东身边。

上学呢那一桌的人。看到领导们要走,也就赶紧结束了,几位从市里下来的年轻人用目光请示着盛兴波。陆政东到了下面,一切行动对他们来说就成了谜,他们也只能从盛兴波嘴里得知点信儿。盛兴波嘴一紧,这帮人就只能想入非非。盛兴波冲几个人低声道:

“今晚市长另有安排,我就不陪各位领导了,各位领导zyu活动,明早七点大厅见。”

说完快步离开餐厅……

陆政东没有回市里,就是想跟一些基层的年轻人聊一聊。这一路走来,他都是这样安排的。即便是在市区的几个区也是如此,有时谈工作,有时却像朋友一般乱侃,逮着什么问题谈什么问题。

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而生活中有无数矿藏,就看你愿不愿意去采,虚不虚心,很多官场内的顽症,到了年轻人这里,往往一语给你道破。

曾经有位退休的高官在其自传里感叹,在官场中,到了上面就如同天气起雾了一样,越到高层雾越浓,浓雾遮掩下,一切都朦胧,要想看清真相,得到雾还没起的地方来。

一个“雾”字真是道出了官场中很多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意境,这个用词很有水平。

随着地位的升高,接触基层和年轻人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也许是被浓雾包裹着,也许……自己也是浓雾的一部分。

陆政东现在真是有种被浓雾锁住的感觉。陆政东很清楚,人是不能被某些东西捆绑住手脚的,当觉得左也为难右也为难的时候,实际上处境就很危险了,这个时候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冲破两个字,但是冲破一定要有度,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场合。

官场中有很多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