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窦宪(2/3)

央两宫那么大,不还是连个跑腿的下人都没樱地府的鬼没有生计的困扰,谁愿意听别饶吩咐,做下等鬼?除了一些在人间和主人家感情深厚的忠仆,地府就没有下人!

刘炟在半年里上提了三次工钱,总算招到了一些鬼,勉强开了个造纸的作坊。

阎君殿那边在大干特干,范蠡走了之后,阎君中没有太善于经营的,不过没关系,丢出去就好了么!一成的纯利,姬昌被拉进来参股,竹简的生意要到头了,不能亏了这老头。

姬昌的脸比刘炟还苦,本想安安静静的留在地府钻研八卦易理,试图还原出皇伏羲氏的十六卦,结果死下来一千多年,一直在被阎君们抓劳力。

推脱是推脱不聊,谁叫他在地府这块地上过活呢。佛家引入之后,因果的概念被传的很广,姬昌略微研究了一点,然后发现自己和地府有着巨大的因果亏欠,地府封了他做鬼神,阎君们提供了不少从前的易理。他欠地府的,多的有点吓人。

本着能还一分是一分的态度,姬昌还是选择了默默的承受。

窦宪出乎了所有饶意料,人间从窦太后到洛阳的城门官儿都以为窦宪就是出去玩玩,避上一段时间的风头也就回来了。

地府的一众皇帝鬼也是这么想的……,像卫青霍去病那种外戚是个低概率的事件,没见刘彻的其他舅子都丧师辱国了么!

结果窦宪在私渠比鞮海大破北匈奴,与副将耿秉登上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

活生生的成了霍去病第二,叫无数的人与鬼都跌破了眼球。

十岁的皇帝在窦太后的帮助下,下了一道圣旨,按卫霍例,拜大将军,封侯,位在三公之上。

大抵是怕妹妹的气还没全消,窦宪没敢受爵,只接了大将军的官位。

汉朝的皇帝们又开始睡不着觉,窦宪的底细已经被刘奭给查到了祖父一辈。人间的事情瞒不了这群好事的鬼,窦宪为人骄纵,畜养刺客,对朝臣中与他意见相反者,动辄刺杀。实在不是一副忠臣的相。

人间的皇帝太,不是当初的刘彻,没本事压住这样的权臣,驾驭这样的将军。

刘邦最近又在唉声叹气,他总觉的窦宪很容易变成第二个霍光,而且是融合了霍去病的霍光。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一个总览朝政的权臣,太后还是他妹妹。除却窦太后对哥哥的一些限制,窦宪的声威已经超越了废帝前的霍光。

刘邦宁可他做第二个霍光,也不想看见他成为第二个王莽。霍光再擅权,好歹是对汉室忠心的,基业的延续还是没有问题。

刘炟为此又遭受了祖宗们的强烈责备,他算是看走了眼,窦氏完全没有那么老实,窦家也比他想的要有战斗力的多。

汉朝三百年,除了韩信和卫青、霍去病这对舅甥,怕是找不到比窦宪更能打的了。这样的外戚拿来辅政……,怕不是嫌自己儿子做皇帝的难度不够。

刘炟也很无奈,窦宪当年抢夺沁水公主的田园,被他抓到之后狠狠的训斥过。当时窦宪表现的很是知错,碍于皇后的面,也就没有过多惩罚,谁想到这么一个荒唐玩意儿居然这么能打……

窦宪在一群皇帝鬼的担忧之中灭亡了北匈奴,扫除了汉朝北境的边患。威名大盛,满朝都是他的亲友,与他政见相反者大多被逐出了朝堂。

已经十四岁的刘肇感受到了刘病已曾经有过的感觉,如芒刺在背。

皇帝开始了一场不为人所知的谋划,联合宦官郑众,清河王刘庆,密谋诛除窦氏。其中的一项准备是借书,让刘庆向千乘王刘伉借了一本《汉书》中的外戚传,又让郑众搜集一下历代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地府的汉朝皇帝们一方面感到担忧,一方面又感到好笑。皇帝诛杀权臣,大都是因时制宜,早早筹备,哪有密谋开始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