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佛说无间道(1/3)

“世间这么多苦难,你当真全都堪破了吗?”赵青桐向李均尘问道。

“我若真脱离尘世苦海,早登彼岸,已为佛陀。见性成空,那是佛的境界。”李均尘笑道。

“虽不能达至诸空无我之境,但对世间多数事还是可泰然处之。”

“不执于相,不溺于情,已经足以使人不受怨憎所限,能得逍遥。”

李均尘没有佛陀那般万法皆空的心境造诣,也不会有至空无我的道心所向。

泰然地面对世间万物,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心怀大勇。

但仍有七情,会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心绪。

会拔剑不忿,会悲怜苍生,会有种种情思。

不求空,不成佛,不忘本我初心。

但求逍遥,于诸世间洒脱。

“前面是无间地狱,是那个和尚心相所化。”赵青桐出言道。

两人已经行至这业火大地之前。

无尽地火红莲在喷涌,阵阵腥风闻之令人欲呕。猩红的血水,汇聚成长河翻涌,泛起阵阵幽冥之音。

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各种恶劣的环境不断变换,折磨地狱中的生灵。

这些生灵,仅是那和尚的心中幻想,一具朱颜白骨端坐在中央,坐看众生苦受折磨,无动于衷。

李均尘看着眼前一幕,心中有所思虑。

《涅盘经》第十九卷有记:“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在佛家中说,十八层地狱中的无间地狱,亦称阿鼻地狱,为八热地狱之第八,为最苦处。

其中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载,无间之义有五:

趣果无间:命终之后,直接坠此狱中,无有间隔。

受苦无间:坠此狱,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

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

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

身形无间: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

究竟是何原由,让这和尚生出让众生同坠无间,遍历劫苦的心思。

李均尘走上前去。

这无间地狱乃是他人心相所化,李均尘以碧海青天神魂之力护持己身,万般劫苦不能加身。

“坐。”那白骨骷髅伸出一只手,一块大石头浮现,他示意李均尘坐下。

李均尘欣然坐下。

“众生不值得佛渡。”那白骨如是说。

这声音平静,冷淡,亦绝情。

李均尘听到这话,亦看到话中之景。

一个和尚,出自大乘佛教,常在寺中参禅礼佛,饱受梵音教诲。心怀普渡众生之念。

其外出云游,途经一处村落。

这村落穷苦,人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村中人无水可喝,和尚以佛理向当地豪绅请愿,开凿井水,滋养众人。

村中人无食可吃,和尚外出化缘,几经波折,方得足够银两,购来粮草。

村中人无衣可穿,和尚劈丛取草,编织树衣,供人取暖。

而众人无一感念其恩,仍觉不足。杀了和尚,剥了僧衣,拿了禅杖,夺了木钵,换成铜钱银两,仅得挥霍片刻。

而那和尚尸身,被抛入深井之中,受日晒雨淋,化为白骨。

“众生不值得佛渡。”

那白骨骷髅双目空洞中鬼火跳动,熊熊燃烧。

李均尘并不直接辩驳,而是反问道:“何为渡?”

这和尚不得解渡真意,只知怜悯,而不知慈悲,这是其第一下乘。

任何人也踹度不了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相知。站在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