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陈船长(2/3)

上那两艘没人开动的机帆船,发呆不说话。

陈文举枪怼住十几个俘虏,他也感到很麻烦。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从小就听说过,我军的优良传统嘛,不虐待俘虏,更不可能杀害俘虏,这个精神早就变成了华夏人民的一项美德。

可是,道理很容易说,忽然间十几个俘虏在陈文面前了,他反倒不知道怎么处理。

陈文找埃里克求助。

兵王笑着拍拍陈文肩膀:“少爷说了,这些俘虏归你,你处理吧。他们不论是回厄立特里亚,还是去我们埃塞俄比亚,都会死在内战战场上。你带他们去非洲其他国家吧。”

说完话,埃里克走向海水里,浅滩上搁浅着几十条冲锋舟,他去找缴获了。

陈文领着西蒙尼和巫小柔,用枪看押十几个俘虏。

这帮人,全是骨瘦如柴的黑人,一个个的营养不良。

方才打仗的时候,他们手里拿着,张牙舞爪的,凶神恶煞。但现在,他们手无寸铁,跪在地下,眼神里只剩可怜兮兮的样。

十几个人,年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不等,张着嘴巴,像是等你喂食的饥饿动物。

一帮没有兵样的老百姓!

陈文在产生了这个判断之后,也只能暂时把他们当劳动力来使用了。

一番训话,倒也乐趣不少。

这帮人全是多语宝宝,每个人会说多门语言。

他们的母语和凯塔一样,也是阿姆哈拉语。但自从70年代以来,厄立特里亚自治组织在他们地区普及英语,使得厄立特里亚地区的新生代孩子普遍从小学英语。

这十几个俘虏当中,25岁以下的人占了大半,他们英语说得很溜,对法语不怎么熟悉。

几个年龄大的俘虏,他们英语不行,主要说阿姆哈拉语。但这几个人偏偏法语也能说得很好。

打听了

一下,70年代以前,法国在埃塞俄比亚的势力比较大,语言影响挺广泛。

俘虏一共12人,每个人的面相都差不多,分不出好赖,在陈文看来,这都是穷山恶水走出来的刁民。

本着实用至上的思路,陈文挑出一个他用得最顺手的人,名叫巴祖卡。

巴祖卡这名字,是陈文给他起的简称。此人的原名发音,也就比凯塔那一长串的名字略微少几个音节,陈文取了他名字发音的前几个音节。

定下了名字的事,陈文不由得笑了,巴祖卡,火箭筒呀。

巴祖卡今年刚好25岁,英语和法语都能说,虽然不是特别溜,但基本交流没问题,这也是陈文选他当这伙俘虏头目的原因。

有了小头目,如臂使指呀。

陈文将指令通过巴祖卡,下达给其余11个俘虏。

阿尔阿达岛的战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结束,陈文和凯塔接下来需要继续向南赶路,满海滩的武器弹药,大半都是垃圾,没必要全带走。

巫小柔持枪警戒。

陈文带着西蒙尼,将一部分品相比较好的苏造和几乎全部的钢头子弹,做到了枪弹分离,让巴祖卡带人,搬运上了两条冲锋舟。

悬崖上的装备和睡袋,也搬了下山。

阿甘渔船的船桨被厄解的人用炸坏了,无法再开动,但船上还有一桶半的柴油。

陈文命令巴祖卡,带上3个俘虏,由埃里克和西蒙尼押送,乘坐两条冲锋舟,将两个油桶带回了海滩。

西蒙尼比较机智,他命令俘虏,把渔船油箱里的油抽了出来,加进了油桶。于是带回了两个整桶的柴油。

凯塔还在发呆,谁也不晓得他在想什么,陈文懒得管他,多半是张学良思念张作霖呗。

陈文和埃里克,两人乘坐一条冲锋舟,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