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儿将军 儿皇帝 登基认父姜浩言 下(3/4)

言便可带着东齐群臣向陛下俯首。”

陈友谅玩味一笑道:“你是想朕撤回十万重戟?”

姜浩言点头道:“正是,浩言既然愿意称臣,陛下再把十万重戟放在长江以南亦是浪费。若是陛下执意进攻东齐,东齐就算拦不住也一样会让重戟有所损失。既然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东齐,陛下又何必徒增伤亡?”

陈友谅略作思虑,道:“朕凭什么信你?若是朕打下南越,到时候你又不降,朕岂不是贻误战机?”

中原和尚心中一叹,果然没那么简单。

在姜浩言帐下,中原既是身手不凡的打手,也是不输丁甲乙的谋士。对于南楚之行,丁甲乙与中原商议过诸多可能,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嘴巴上投降,只要南楚撤军就行。

不过中原和丁甲乙都知道,陈友谅不蠢,哪里会相信这些嘴巴上说说的事。

在中原看来,姜浩言或许只有用最后一个办法,才有那么几分可能让陈友谅撤军。

姜浩言作为参与讨论的人之一,对于诸多设想也是一清二楚,到了这一刻,他也不愿再去弄什么弯弯肠子,打算直奔主题,用最后一个法子,成与不成就赌这一把,打不了就是回去死磕。

下定决心的姜浩言猛一抬头道:“浩言想请陛下收作义子,孩儿原为陛下扫平西梁,等到陛下扫平南越之时,孩儿便带着东齐来投。”

一颗石子激起的波澜未消,另一颗石子再次砸进池塘。

本就对姜浩言的低姿态有几分看轻的楚东流听到这话更是不屑。对于这个有过一面之缘,印象还不错的年轻人,此刻的楚东流已经完完全全看不起。

眼不见心不烦,江东霸刀闭目养神。

相比起楚东流的看不起,白衣舒小心却是颇有深意的看了姜浩言一眼。只觉这个少年若不是真的这般无能胆小,那就一定是能忍人所不能忍的大毅力之辈。

这样的人,最是可怕。

舒小心也不确定姜浩言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但他知道自家师兄中原看人的眼光,想来后者的可能性要多一些。

对于姜浩言的提议,陈友谅并未立刻答复,而是陷入沉思,心中飞快的算计着重重可能,以及是亏是赚。

在陈友谅的眼中,天下这几个国家若是一对一都不是大楚的对手,稍微有点难缠的西梁内乱不断,剩下这几个国家根本不堪一击。

往日的他还会担心几国联手,十万重戟陈兵长江,既是为姜浩存助阵,也是防着东齐与南越结盟之后南下。

眼下姜浩言愿意投降,那南越与东齐的联盟已无可能,只要答应姜浩言就可以举重兵一口气拿下南越,到时候就算姜浩言反悔,大楚的兵马一样能教他做人。

可万一扫平南越拖得太久,而姜浩言又拿下西梁,到时候实力差距缩小,大楚还能不能轻而易举的拿下东齐就不那么好说了。

姜浩言的心有些忐忑,陈友谅的心有些纠结,两人皆是没有再开口。

眼见陈友谅许久没有答复,姜浩言又道:“陛下若是答应浩言,浩言回到东齐之后,便诏告东齐称陛下为父,到时候陛下做父皇帝,浩言做儿皇帝。等到陛下拿下南越,浩言举国投降之时,还望陛下念在我投降让大楚将士免动刀枪的份上封我做齐王。兵不血刃拿下东齐,百姓免于战火,青史一定会记下陛下的仁德。”

陈友谅骄傲自大,野心勃勃,天下人都知道他弑兄夺位,背地里骂他一句逆贼,平日里虽然不怎么当一回事,但谁又能真的不在意名声。

若是真的不在意,陈友谅也不会让人说他大哥也就是南楚先皇残害忠良,宠信奸佞,以此来丑化先皇好让自己显得出师有名。

一句青史会记下陛下的仁德让陈友谅砰然心动,再看姜浩言怎么看怎么喜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