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各自为战(2/3)

地,并且靠着区区一个团的轰炸机,就牵制住了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的行动自由,在战略上占尽了便宜。&nsp;&nsp;&nsp;&nsp;侦察卫星拍到的照片表明,奎达周围已然囤积了很多兵力,电子侦察部队也侦听到了奎达附近至少出现了个巴基斯坦师的无线电呼号,中**队的通讯完全加密,暂时无法获得太多有用的信息,不过探测到的电台数量庞大,想来也已经不少了。强攻奎达似乎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而此时此刻,南方的瓜达尔港却相当的空虚,几乎没有防御,情报局控制的分离主义武装,甚至在那里发动了一次“起义”,这支“俾路支自由军”已经轻易控制了一半的港口。另外一方面,斯潘加也必须考虑到了让他最头疼的后勤问题,多少也促使他最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对奎达的进攻。如果沿公路展开进攻,可以借助卡拉奇的深水港进行物资运输,比穿越塔尔沙漠的运输线相比将近短一半。一旦瓜达尔港到手,他就可以从海上运输物资和兵力,甚至会比巴基斯坦从白沙瓦沿崎岖的陆路向南运兵更容易,这是一个诱人的前景。这个计划很自然地得到了国防部的高度支持,驻扎舍姆西的歼轰团,一直让总理耿耿于怀,这些飞机具备携带反舰导弹深入印度洋的能力,使得印度非但无法使出掐断中国能源咽喉的终结杀招,反而使得中国轻易获得了对等威慑的能力。仗打到这个份上,情报局在战前会议上提出的,10月份前必须结束战争的警告,已经被所有的人抛到了脑后,谁都知道这场战争不可能在巴基斯坦尚未完全屈服的情况下停下来,现在拼耗的是大国间的意志力。&nsp;&nsp;&nsp;&nsp;印度装甲部队开始&nsp;&nsp;&nsp;&nsp;缓缓向前移动,坦克的火炮指向各个方向,不时地微微转动,他们的炮手正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一直在分辨着各种可疑的目标,不过所有的步兵战车和坦克上的舱盖都紧紧关闭,印度车长们显然不敢将头升出来。这样他们仅仅通过光学设备,就很难观察到山上李平部队的调动,中国步兵携带pf89型火箭筒躲在隐蔽物后面,只等着坦克行驶到合适的角度后攻击敌人脆弱的顶部。李平还有一些带有简易火控,可以测量横风和距离并提供修正信息的pf98式重型火箭筒在阵地后待命,眼下的局面,这些发射角度有限的武器还派不上用处。林淮生的意图并不是让李平一举消灭敌人,他的只是想让李平先消耗一下敌人,然后再由2支坦克部队给予其狠狠一击,他对巴基斯坦第一装甲师的那名代理连长非常信任,知道那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nsp;&nsp;&nsp;&nsp;亚希尼坐在怠速状态的战车中,通过一部连接外部步兵的手机,与高出的内务部队的吉亚姆中尉保持着联系,中尉不断地将敌人的动向告诉他,他则不停地在地图上涂涂画画。他的身后是一座穿山的公路隧道,其余兵力就在里面等着,选择这个可以退守的地方主要是害怕印度空军的袭击,但是这里两山夹着一条公路,不适合兵力展开,他对林淮生的布置也并不认同,那样必然会导致99坦克与对方的t90在很短的距离内狭路相逢,虽然敌人在路口转弯时,他可以占到先开火的便宜,但是这种忽略机动能力的单纯对射,显然过于笨拙。其实他早就另有打算,地图上标着一条曲折的路,似乎可以绕到敌人后方,他已经自作主张派了一个车组去探路了。杰布里的战斗中,亚希尼一直在策应混入敌阵中的中国t90部队,自己并没有什么收获,他憋着今天能玩出一些花样来。&nsp;&nsp;&nsp;&nsp;同一时间,林淮生躲在演示后静待伏击战开始,如果他看到亚希尼完全没有按照的他的意图将坦克横向展开,而是摆了一个不利于发扬火力的长蛇阵一定会骂娘,不过基于他对这个老油条的信任,同时也是出于对联络不畅的无奈,他其实也管不了手下着几支部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