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驮马队(2/4)

没注意到附近有好多干硬的羊嘎达(羊粪)……”

听到一旁杨伊帆妹纸和洋妞安娜的争论话语,宋小双才懒得管,这样的话语在一支远行的背包客队伍中显得极为正常,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不找一些话题闲聊,步行远行穿山越岭会极其无聊的。

宋小双注意到,蜿蜒延伸的驮马道碎石路上,除了常见的牦牛、矮驮马、毛驴的蹄印之外,还能够发现一些越野车摩托车的轮胎花纹痕迹,痕迹看起来较新,应该是最近有人骑着越野摩托车从山谷经过,而且从轮胎的痕迹看,至少是好几辆越野摩托车曾经出没于驮马道两侧,宋小双有些怀疑是附近的边民盯上了附近的岩羊群。

人是这个地球上掌握工具最杰出的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野生岩羊有时候成为人们食物,是极其正常的,边民把捕杀的岩羊肉留下自用,岩羊皮拿到市场上销售。

在印度河上游高寒山区,这样的行为无可指责,因为土地太贫瘠了,除了荒漠高山就是积雪所化的雪融水河流,每年接近半年的积雪时间段,边民饲养的牦牛、藏绵羊或多或少都会有种群折损,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打猎野生动物贴补家用开支,就成了边民的一种无奈选择,现实总是残酷而血腥的,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谈其他发展,动物保护什么的,都只能靠边站。

不过宋小双并不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是以就显得有些沉默,杨伊帆和安娜的争论只是从动物自身习性来简单的讨论关于岩羊的话题,并不深入是纯粹的打发时间,她们两人都刻意避免讨论太沉重的话题,这个宋小双当然明白,宋小双并不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注意到驮马道上的摩托车花纹痕迹。

就在杨伊帆和安娜讨乱羊的话题的时候,从驮马道远处迎面走来一支驮马队,这里和藏地西南边境不同。驮马道上极少用牦牛当脚力,多是能够负重的矮驮马和毛驴,这支驮马队人数有十来个,矮驮马和毛驴二十多匹,在这些大牲口的颈部都挂着小巧的铃铛,驮着背上重重的麻布口袋。一路行来铃铛声悠扬回荡在山谷中,老远就能被人注意到。

杨伊帆和安娜的争论声也瞬间停了下来,因为这还是一行人深入印度境内,第一次碰上真正的驮马队,驮马队理所当然的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驮马队即将和走在前面的木·江措上师、孔敢·顶大叔交错而过的时候,走在领头一匹驮马身边,一个脸颊上有着少许高原红晕,四十多岁年纪,身穿布质藏劈挎藏银短腰刀的彪悍藏族大汉。看到拄着手杖的木·江措上师后,眼里一缕奇异的光芒一闪而逝,嘴里一声轻微的唿哨声过后,整队驮马队都停了下来。

大汉任由驮着两个麻布大口袋的综色矮驮马,漫步到驮马道旁的青草地吃着野草,站在原地双手合十,极其恭敬的冲着木·江措上师和孔敢·顶两人行礼,低声用藏语喊道:“上师。我是桑吉啊!”

木·江措上师和身边的孔敢·顶大叔一起双手合十还礼,木·江措上师充满智慧的一双眼瞳。在桑吉和身后几个疾步行来赶紧合十行礼的藏族大汉身上扫过(还有几个藏族大汉守着驮马和毛驴,不让它们跑的太远,没有走过来),木·江措上师在再次双手行合十礼后,语气显得平和的说着带有阿里口音的藏语。

“桑吉,你还是和我们一起返回天珠寺吧。从那里翻过山脊过边境线回到阿里,这条驮马道暂时过不去了。”

桑吉和凑上来的几个身形彪悍的藏族大汉,满脸狐疑之色,他们不是怀疑木·江措上师话语的真实性,锡克族边防警察部队。以往也有封锁边境线不让通过的时候,但是桑吉身为驮马队的老大,常年混迹于边境区域,靠易货贸易为生,既然边境检查站已经封锁了驮马道,木·江措上师身后的一行背包客是怎么过来的?

上师有这样的本事桑吉一点不怀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