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百度)(1/2)

张郃(?-231)字儁乂(亦有记载为“俊乂”,《三国演义》中注其字隽乂)[注],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征西车骑将军。谥曰壮侯。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魏国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之一。

他先後跟随韩馥、袁绍。官渡之战中,张郃率部投降了曹操,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正是张郃在街亭击败了蜀国大将马谡,挽狂澜于既倒。

陈寿于《三国志》中评价张郃“以巧变为称”。

[注]:

儁():古同“俊”。

《康熙字典》载:《集韵》同俊。《左传·庄十一年》得儁曰克。《正义》胜也。战胜其师,获得其雄儁者。 又异也。《左传·昭十二年》晋伯瑕曰:壶何为焉,其以中儁也。《注》言投壶中,不足为儁异。 又卓特也。《世说》王澄曰:兄似道,而神锋太儁。 通作隽。

隽()(à):同“儁”。

音()时同“俊”,音(à)时意为“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永(指言语、诗文)。”

(另,若按此处记载,则《三国演义》中将其字注为隽乂也并非错误,而读音应为“”。)

[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张郃(邢国洲饰)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原是袁绍的河部将,在官渡战时成为曹操部下,后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韩馥败,转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残局。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191年],袁绍取冀州,韩馥战败,张郃率兵归附袁绍,任校尉,对抗公孙瓒。后来,公孙瓒被击败,张郃功劳很大,升为宁国中郎将。

[200年],曹袁两军对峙于官渡,袁绍派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屯于乌巢。曹操留将守营,亲自率兵偷袭乌巢。张郃认为曹操兵精,淳于琼必败,应迅速去救援,而袁绍的谋士郭图却建议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张郃劝阻,袁绍不听,只派轻骑去救乌巢,而派重兵去进攻曹操的大本营,结果不能够攻下。很快,乌巢兵败,消息传来,袁军军心动摇。郭图闻讯后大为羞愧,为推卸责任,诬谗张郃不卖力作战,失败后还出言不逊。张郃心中害怕,与将军高览愤而投奔曹操。曹操闻张郃来降,十分高兴,将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于是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队,随军作战。由此看出,张郃是个极有谋略并深知军机的将才,不负“巧变”之名。

[204年],张郃随曹操攻克邺城,大败袁尚。次年,又随曹操在南皮消灭袁谭势力。

[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张郃与张辽共为先锋。战后,张郃因功升为平狄将军。后来,张郃又参加了征讨管承,征讨陈兰、梅成等人的作战。

[211年],马超、韩遂叛乱,张郃随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关中军。继而,张郃率军围攻安定,击降杨秋。

[214年],马超在张鲁支持下,卷土重来。张郃跟随夏侯渊击败马超,并平定了宋建的叛乱。

215年],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汉中,从散关入,派张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投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