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考校(2/2)

哪个县?”

“回陛下,臣哪个都不选。”

“嗯?为何?”

“广州因陛下而未受战乱之苦,百行百业受到的破坏也最小,去那里做州县官太过安逸,没有什么挑战性,故臣不愿往,此其一。其二,臣父执掌吏部,臣不愿去富饶之地为官,以免牵累臣父清正之名。”瞿正博答道。

“不错,有志气,有孝心,虑事周详。”听了瞿正博这番话,朱由榔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回头看了看拈须而笑的瞿式耜,赞了几句。

“那,你想过去哪里吗?”朱由榔又问了一句。

“去江北。”

“江北?江北除了河南,大部分省份都在满清治下,你去江北做甚?”

朱由榔还没问话,秦良玉奇道。

“陛下,侯爷,如今我朝兵强马壮,取江北之地易如反掌。之所以陛下迟迟未对江北全面用兵,臣以为大概皇上是担忧打下地盘来容易,治理却难。难就难在江北数十年以来兵匪战祸不断,生产力遭受了极大破坏,百废待兴之际,若无对新政衷心拥戴官吏,怕是欲速则不达。如今我等三百九十五名士子中第,皆新政拥戴者,正可以随大军北伐,陛下之新政施行起来更加顺便。故,臣以为,河南、陕西打开局面之后,全面北伐不远矣。”瞿正博答道。

这番话说出来,更令朱由榔惊喜不已:“没想到瞿正博小小年纪,所虑甚远,极具战略眼光啊。”

“正博,何时北伐暂先不说,若是将来委你江北为官,比如山东高唐州知州吧,你当如何做?”朱由榔眼波一闪,把自己前世的老家说了出来,考一考瞿正博。

“回陛下,高唐州处于鲁西平原地带,无山无海,海贸自是不用考虑了。臣会先稳农业,让百姓吃上饭。至于提振经济,如臣记忆不错,高唐州位于运河之右,此乃交通便利之所,当善加利用。还有,臣可以向宋大人求取几名工匠和几张秘方,在其地建工厂,好好利用当地的粮食资源,做大食品行业。运河北连北京,南通苏杭,只要做出食品来,不愁卖不出货去。”

“陛下垂问,臣见识浅薄且仓促之间未及细考,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