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第六十五章 厉兵秣马谋淮南(2/3)

威行广陵,“甚得江、淮间欢心”,才有底气要吞灭江南。并非盲目自大,而是基于实力。

如今陈登虽有豪气,但刘备军明显无力再发动大战,不敢不慎。想要以小投入获取大利益,不可不慎。

冯鼎则另辟蹊径,提出另外一个观点:“孙袁相争,袁术兵多而地广,实力看似庞大,不过一驴。

孙策兵少而精,其实乃一虎。

假以时日,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若助袁术,反容易被其拖累。

不如以诛逆贼为名,一举荡灭袁术,尽取淮南,然后再拒孙策,将其封堵在江左。”

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不要猪一样的对手。

牵招又问太史慈。

太史慈道:“孙策军纪严明,无犯百姓,甚得士民之心,虽败于睢水,骨干未损,实力犹在。

若攻曲阿,兵少则未其所吞,兵多则难于运粮。

某亦赞同铭秀之计,时机成熟,径灭袁术。豫州与九江仅隔一淮水,非同大江,运粮不难。

届时可先对孙策采取守势,等休养已毕,水师可用,再一举灭之。”

刘备原有章进、杜仲等水师,但战力一般,只能运粮运兵,目的是先解决有的问题。鲁肃新组的横江军,从荆州重金招揽了水师人才,按照极高标准打造,承担着横江绝海、独立攻击敌人的重任。

牵招又与参军陈端、陈瑀等反复讨论,定下方略:

一,密切关注袁术动态,尤其是军队、粮草、布防等情况。

二、与军谋司谍曹蒋壹联系,与其所发展的内线接头。

三,蒋钦、冯鼎、应举三军预作为攻击寿春之主力。

四、太史慈负责从东城南下,切断长江前线袁军或孙军回援或攻击寿春。

五、陈登、吕岱负责佯攻丹徒、曲阿,牵制孙军。

六、派使者联系吴郡许贡、会稽王朗,表达支持与合作,给其鼓劲和撑腰,鼓动其袭扰孙策后背。

牵招将上述方略采取蜡丸密信方式飞骑呈报彭城。

刘备接到密信,看了一遍,递给贾诩。

四个军师将军,荀攸在河东,贾诩、郭嘉、刘晔都在刘备左右。

三人看完后,刘晔先道:“末将以为子经将军方略极为妥当。袁术悍然僭号,内伏潜流,外有强敌,亡不旋踵矣。扶亦难扶,不如索性灭之。”

郭嘉也赞同先灭袁术,道:“袁术初入淮南,实力不弱,然先攻陶恭祖、刘正礼不下,又为我军所败,老兵损伤,实力大降。

后虽穷兵黩武,拥兵八万,其实力还不如初入淮南之时。

如今其兵力分至庐江、豫章,孙策又叛,袁术实际能掌控的兵力不过三万人。

先击孙策,易造成战事拖延,若先灭袁术,则可速胜,然后据守长江,以拒孙策。正是上策。

然有一点不可不防。孙策、周瑜皆非目光短浅之辈,若发觉我军有灭袁术之动向,说不定会向袁术称臣媾和,反放袁术与我军拒战。

因此,出兵时机至关重要。”

贾诩对灭袁术也持赞同,道:“奉孝、子扬所言极是完备,我就不再赘述。

只提一点,我军在北线部署重兵,袁本初也抽调燕代精兵南下,如今沮授、阎柔对云长将军,鲜于辅、审配对子恪将军,张郃、逄纪对国让将军,又对诸胡采取怀柔政策,赂以财宝,引诱诸胡南下。

虽然界休一战,诸胡破胆,仍有欲结袁本初向我军复仇者,派万骑南下。

如今袁本初前线兵力高达十三四万,远超我军。

万一我军陷入扬州,须防袁本初蠢蠢欲动。”

刘备颔首,道:“袁公路僭号天子,本就应予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