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三军将士尽开颜(2/3)

韦出身轻侠,不事生产,但他久与底层百姓接触,也知民间疾苦,闻言奋然道:

“此兵无敌于天下!”

赐田乃是大事,按说刘备应该亲自主持,但他现在也在忙着处理一件紧要之事。

得徐州后,刘备虽更换了六郡守及一些县令,但毕竟缺少人才,大多数郡县官吏仍是旧人,不少人还是徐州刺史陶谦乃至更早时候之人。

比如这彭城县主簿蔡遵,自公元172年就开始担任主簿,雷打不动,已经二十多年,可谓树大根深。

蔡家在他经营下,名声虽仍不如张家,但论土地、财富,实则过之。

蔡主簿经县令胡永、国相谢寻,向刘备献了一件祥瑞。

那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美玉,呈不规则印章之形,玉质圆润,色泽古旧,上面天然有龙纹,并有六个篆字:刘备当为天子。

蔡主簿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他在井中打水时捞出来的,观其纹,造化自然;观其字,迥非人力,实乃天工。

刘备不置可否,问张昭:“子布何意”

张昭道:“大司马武功赫赫,降吕布,杀曹操,威震天下。

然袁绍未除,袁术僭号,大司马恩德尚未布于五州,惠及黎庶。

此祥瑞即为真,恐非其时也。”

刘备问蔡遵道:“君有何言”

蔡遵拱手道:“长史之言,下吏深为赞同。

下吏既得玉,不敢隐瞒,故才呈献。

至于玉上所言,乃国家大事,非下吏所宜言也。

另有肺腑之言,欲乘便献于刘公。”

刘备道:“讲来。”

蔡遵深深行礼,起身肃然道:“下吏闻有人建议刘公夺大姓望族之田,收归官府,赐予军士。

此必有损国事,败坏大局。

下吏深为刘公忧之。

望族者,君子之所出也,大姓者,英才之所据也。

处此乱世,亦翘首以盼明主。

刘公若行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延用君子,招揽贤士,则粮秣可足,甲兵可得,英豪尽归,天下可定。

若行苛政,加税重赋,与民争利,则士民则怨,谁当与刘公勠力乎

献度田加租之议者,苟非有奸,必是颛顼庸惰,下吏请刘公速查办之。

并请明令州郡,辙行仁政。

下吏中心如捣,不敢不陈。

若有妄议之事,请刘公责罚。”

跪倒在地,叩首不起。

刘备忙将蔡遵扶起,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何罪之有快请起。君之所言,我已明了,当深思之。”

张昭示意蔡遵退下。蔡遵见刘备也无多说之意,便请告退。刘备准许。蔡遵恭恭敬敬拜别而出。

张昭对刘备道:“蔡公乃有道君子,廉洁贞素,恪守清贫,其家人不着锦罗,只穿粗麻。食则粗粮腌菜,少有荤腥。

为主簿二十多年,对县中郡中之事无不谙熟。处事老练,实为干才。

其言虽有夸大之处,然度田加租,乃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刘备若有所思,在文吏中间果然遇到障碍。这也是刘备先军后政、先易后难的原因。

军队是刘备一手创建,虽有吕虔、李通、许褚等部曲,但大多来自饥民、黄巾降卒或征募良家子,对刘备敬若天人。

刘备在军中的时间比在府中要多的多。全军十几万人,曲一级以上将领数百人,刘备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述其履历。

有军队在后面撑腰,刘备对豪强并不太过担心。至于所谓士林风议,刘备越来越不放在心上。

他要的是个全新的大汉,而不是一个裱糊起来的短命王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