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传国玺昭示天命(2/4)

战,我逆见其败矣。即使不败,州亦将落他人手。悲夫!”

后袁术听人报告阎象口出诅咒之语,大怒,将之下狱,欲处死。

幸赖袁嗣、杨弘等求情援救,袁术方将其饶过,贬职为民。

阎象额手称庆道:“得以全躯保命,足矣。”治装悄然离开扬州,北渡淮水,回到老家琅琊。

琅琊相孙嵩闻之,亲来拜访,征辟阎象。

阎象拒绝道:“某已老朽,见识又浅薄,实不堪用。”

孙嵩笑道:“我尚不称老朽,君年齿还不如我,岂可称老朽”

阎象又托以任职乡里,人情难却,必有营私之嫌疑。

孙嵩道:“这有何难我荐君于彭城即可。”当即修书一封,派使者送往彭城,推荐阎象任职六部。

时间已过月余,进入三月中,张昭、华歆、沐并等正因袁术派孙策入寇而愁,闻阎象在境内,大喜,沐并亲往迎接。

阎象拒绝不得,只得随沐并入彭城。

这时袁术已派孙策、张勋、苌奴三路大军北侵。张勋从丹阳渡江北攻江都,孙策、苌奴自九江东下,合兵七万,进攻广陵。

陈登仅五千多兵,广陵或可守,但陈登心忧他事。

刘晔问道:“君是担心孙策等长驱直取彭城”

刘备西上讨陈王刘宠,刘晔被派到广陵,参陈登军事,协助陈登防备袁术。现在袁术果然记吃不记打,不是蠢蠢欲动,而是真的悍然入侵。

陈登道:“正是。大司马当时提醒我注意孙策。文聘乃荆州名将,孙策一举破之,轻取南昌,果然了得。大司马明见万里,神乎其神也。

既如此,对孙策不可等闲视之。

其来广陵,乃是要消灭我军南部有生力量。

若见广陵难下,亦可羁縻住我军,急取彭城。

彭城空虚,若孙策速进至城下,城中士民必震骇。

彭城乃后方重地,中枢之所,设有万一,被孙策袭取,则全盘动摇,难以回天。”

刘晔点头道:“君虑极是。我刚得到消息,也有此忧。

袁术不派兵直取彭城,乃先攻广陵,恐怕也是担心留我军在后,会行围魏救赵之计,也攻其寿春。

袁术不敢行险,乃是其本人坐镇寿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策作为三支袁军中兵力最多、战力最强者,以其用兵风格来看,未尝不会突袭彭城。

我建议大张旗鼓救援江都,而直接放弃广陵,大踏步后退过淮水,在沛国、下邳与袁兵作战。

一者背靠彭城,无路可退,将士奋命。

二者可与沛相荀衍、下邳相糜竺相接,集兵于一,免被各个击破。

三者可调于禁、左煌西上,合力应对。

正如大司马常言,张开五指,只是散沙,握紧拳头,方可打人。”

广陵都尉吕岱也附从刘晔之计,道:“大司马有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我军抱团,左煌、于禁加我军,再有各郡国兵,不下于两三万人,袁术遂号称七万,我军有险可守,也当无虞。”

陈登站起身来,下达命令:“大军佯援江都,立即弃城北撤!”

做出这项决策并不容易。

这属于不战而逃。陈登身为广陵太守,若按照传统打法,守土有责,一旦失地,有可能被处死。

陈登与刘备君臣相知,陈登深知刘备为人,再加上他对战争之理解也在寻常将领之上。

若被孙策各个击破,有生力量被灭,进而攻克彭城,刘备大军就算回来,也无所依,必将溃败。

若收缩力量,集中兵力,与孙策相持于睢、淮之间,就算弃了广陵,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