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静中生变(二)(2/3)

本身也违背了礼法。我知道自己错了话,连忙抬手礼道:“是子黯思虑不周,谢师兄教诲。”

“你今日才拜师入门,一时不理解夫子的想法也不是什么大错。以后多听多学自然就知道了。”端木赐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道,“大家待会儿都要陪夫子一道去宫城,你也一起来吗?”

“大家都要进宫面君吗?”我心中一突,当日在黄池我曾同史墨一道觐见过鲁公,他万一认出我怎么办?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鲁国的宫城不许庶民入内,端木赐所的一道去公宫,也不过是大家送孔夫子走这一程。

沐浴更衣之后,束戴冠,身穿朝服的孔丘在众弟子的簇拥下乘上了轺车。他神情肃穆,腰板挺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无法将此刻的他和那个摔下台阶,满心郁愤的老人联系起来。

轺车载着一脸庄重的孔丘缓缓地朝宫城驶去,四十几个儒生注视着孔丘的背影紧紧跟随。

从大路两旁经过的人们纷纷向我们投来了好奇的目光。他们中,有的人驻足观望,有的人交头接耳,几个光着上身赤着脚的泼皮许是觉得这么多儒生一起列队而行很有趣,便也嘻闹着勾肩搭背,大摇大摆地走在队伍一旁。

“师兄,你鲁国若与齐国开战,鲁国能赢吗?”我走在端木赐身旁声地问道。

“战有义与不义之分,行义者必能立胜地。”端木赐看着轺车上的孔丘沉声回道。

行义者必能立于胜地?我看着他坚定的面容,心中却产生了一丝怀疑。鲁国和齐国打仗一直败多胜少,再加上鲁地这两年连遇灾,军备粮草必然紧缺。而反观齐国一方,陈恒半月前就已经在各地下了征兵令,现在他恐怕已经集结军队严阵以待了。鲁公若想在这时凭借一国之力讨伐陈恒,仅凭一个“义”字恐难有胜算。除非,鲁国能得他国援助。

“师兄,你如果鲁国出兵讨逆,会不会有他国愿意派兵相援?”

“自然会有。如今下各国君主多受臣下制约,此番若能诛杀齐国陈氏,对他们国中的乱臣贼子也会有所震慑。”

“可南方的楚国和西方的秦国距离齐国太远,吴越两国又相互纠缠无暇分身,剩下有实力能援助鲁国就只有晋国和宋国了。不过我听,宋国如今也在打仗。”

“哦?下局势你倒是看得很清啊!”端木赐抬手一捋长须,轻笑着问道,“子黯,你是晋人,依你看,晋国可会出兵相援?”

我低头思忖一番郑重回道:“鲁国若愿意与晋结盟,晋国自然不会拒绝。”

我与无恤早前千辛万苦想要促成齐晋结盟,无非是想阻止齐国干预明年晋卫两国的战争。现在,齐鲁两国如果开战,那么这两国自晋国六卿之乱后结成的联盟便断了。鲁国会重新回到晋国的怀抱,而一时间失去了国君和两相的齐国也将无力再与晋国争霸。明年秋,赵鞅如果能借蒯聩之手把卫国也揽进晋国的羽翼,那么晋国的霸业便指日可待!所以,只要鲁国愿意结盟,晋国绝对没有理由会拒绝出兵。

端木赐听了我的话却久久不语,他看向我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探究。

我被他看得有些心虚,遂心翼翼地试探道:“师兄,我得不对吗?”

端木赐摇了摇头,轻叹道:“子黯,你年纪能有如此见识,实在难得。只可惜,你心中功利之心太重,恐难领悟夫子之道了。”

悟道?我虽然自跟随蔡夫子学习周礼,学习孔门之道,但我心中却无半分卫道之心。端木赐,战有义与不义之分。可在我的心中,战却只有利与不利之分。孔丘劝鲁公出兵是为了“义”,而我希望鲁公出兵却依旧只为了“利”。我知道端木赐的是实话,但这种被人揭开外皮直接触摸到内心的感觉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反驳:“师兄,你怎知我心中唯有‘利’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