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东临甘渊(二)(2/3)

口麻布袋子,笑嘻嘻地解开了绳子,敞开袋口凑到我面前,“谢谢姑娘,一把黍换两串菱。”

“我要四串。”船板上一串串青红相间的七月菱立马勾出了我肚里的馋虫,我打开无恤递上来的粮袋伸手抓了一把黍,那卖果郎却讨好地把手里的麻布口袋往无恤那边移了移:“姑娘手小,还是让这位大哥来抓吧!”

“哈哈,我怎么觉着你们鲁人比齐人更会做买卖啊!行行行,让他给你抓。”我笑着把粮袋复又递给了无恤,转头对卖果郎道,“那你也给我挑几串个头大点的菱角。我喜欢吃老点的,粉一点的。”

“就来!”卖果郎收了无恤的两把黍,笑呵呵地给我递了四串新鲜饱满的红皮菱角,“姑娘想听哪儿的调子?鲁国的不好听,越国的‘采菱调’姑娘想不想听?”

“你是越人?那自然好啊,唱一曲吧!”我接过菱角放在膝上笑着说道。

“姑娘可听好了啊!”卖果郎拿木浆抵着我们的船舷将独木船缓缓地推离了半丈,而后坐在他满是蔬果的小船里,一边划一边唱起了一支婉转悠扬的小调。

我虽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他干净清朗的声音,配着那彷如流水一般起起伏伏的音调,不由让我想起了那个来自越国的如梦般美好的女子。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南方,在施夷光的家乡,她的故国又有着怎样灵秀的山川。

听着水声、桨声、歌声,在和煦的微风中我们吃着菱角坐着小船顺水而下,临近黄昏时已经顺利地到达了沂南城。

从沂南城出,往西是鲁都曲阜,而我却迫不及待地往东进了焦原山。

在焦原山的另一边有我心心念念了许久的大海。

因为有无恤在身边,我对这一趟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也正因为有他在,我们这一趟旅程自始至终都有美食相伴。小船上的陶釜煎鱼,焦原山里的泥烤雉鸡,小渔村里的百螺煮米羹……我们身上没有钱,但每一顿,我和无邪都吃到饱嗝连连,肚皮圆圆。

行在路上,我有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对无恤说,我们不要回新绛了吧!我们离开那些权谋和斗争去周游列国吧!我们可以在郑国开家酒馆,我酿酒,你烹食;我们可以去云梦大泽隐居,我采药,你打猎;我们可以去燕国,我做方士炼药骗钱,你做牧人放马草原……

可我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夫子曾说,做人该知足。

在焦原山上过了两夜后,第三天夜里我们终于到达了临近大海的一座小渔村。村里一对以打渔为生的老夫妇收留了我们。

这时候天空中无星无月,天与地都被一片深沉的黑暗笼罩着。我站在屋顶上眺望不远处的大海,却只能听到一浪接一浪的潮声。

这一夜我枕着亘古不变的潮声幻想着大海的模样,期待和兴奋让我几乎无法入眠。

第二日天未亮,无恤把刚刚睡下的我背出了寄宿的小屋。

“阿拾,你不是说要看日出吗?太阳要出来了,快醒醒。”朦胧中,无恤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努力半撑起沉重的眼皮,把脑袋从他背后探了出去:“骗我……天还黑着呢……”我嘟囔了一声,又慢慢地阖上了眼睛。可就在我闭眼的一刹那,睫毛上突然出现了半圈金红色的光芒。

是阳光吗?那刚刚看到的青紫色,不是天空,是大海!

我的精神突然为之一振,立马睁开了眼睛。

啊,原来这就是大海……

我盯着晨色中青紫色的大海,从无恤背上跳了下来:“这里就是你说的世界的尽头?这就是天与地交合的地方?”我踩着脚底微凉绵软的细沙朝大海奔去,“那是什么?是太阳?”我站在这一望无垠的大海前,指着天际一道闪着红光的弧线,转头问无恤。

“嗯,这地方叫做甘渊。在东夷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