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付箩筐钱(2/2)

活压力所致。

话回来,在这工地上干活路很自在。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b劳力,多干少干都可以,反正每个人都是按完成的b重量或数量算钱。遇到没活路或活路少时,就等于跟自己放假了。再,劳力虽然不值钱,但总算有地方能混口饭吃。这年头,能混口饭吃,就很不容易了。

一次歇气时,李轼问杨建国为啥刚下乡就往回跑?他想杨建国起码得熬到供应粮吃完后,再跑回城。杨建国脱口就:

“穷嘛!”

“穷有啥好奇怪的b,乡下哪有不穷的b!”李轼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句。

“你是不晓得!我去那个生产队太穷。你猜穷到啥地步?一个全劳力干一天,算是挣了10个工分,只有队上那些青壮男农民才算是全劳力,而我们这些男知青干一天就算8个工分。跟老子,你猜10个工分到年底决算值多少钱?听队上会计就值8分钱。那我们挣的b8个工分就只值6分多钱,跟老子,连买一包烟都不够,只够一碗茶钱。你那种地方能呆住人吗?”

“照你这样一,满天下的b农民咋个活?”农村的b穷,李轼还是有所了解的b。而干一天就只值一碗茶钱,还是让他有点吃惊和不解。

“咋个活,农民祖祖辈辈都呆在那里,没地方可去,将就着活嘛。再,活与不活、活得咋样,也不是我们操心得了的b事。现在知青跟农民都一个样了,依我还不如人家农民。农民从就适应了当地的b环境,好比生来就是和尚,从就吃素敲木鱼念经,习惯了。我们是半路出家的b和尚,又得吃素又得敲木鱼念经,你恼火不恼火。话回来,人都是逼出来的b,到哪个山头唱哪个山头的b歌嘛,各人想法活嘛。你他们穷吧,他们反比他们穷的b生产队还有得是。你这种鬼地方,我为啥不跑回来?你要是去了,不定早就跑回来了。”

“倒也是。”

听杨建国这一,李轼心想:中国的b农民是忍辱负重惯了。我肯定是不会去的b,从心里更感谢杨建国介绍自己到工地上来。这年月找点活路干真不容易。

再者,李轼还觉得在这里自由,干活路的b人虽杂,但互相都不多打听。干活路特别简单,各挑各的b,多挑多得,少挑少得。一天下来,虽然腰酸背痛,到底人年轻,一觉起来就没事了。有事时,跟班长提前打个招呼,一两天不来也没啥关系。因为活路少,你要是少干一天,反而成全别人多干一天。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