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5)

二人相谈甚欢,黄飞虎连夜赶回朝歌。

翌日早朝,奉御官高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散朝。”

黄飞虎出列,上本启奏道:“臣闻姬昌素有叛逆不臣之心,一向防备。臣于前数日着心腹往姜里探听虚实。姜里军民俱言姬昌实有忠义,每月逢朔望之辰,焚香祈求陛下国祚安康,四夷拱服,国泰民安,雨顺风调,四民乐业,社稷永昌,宫闱安静。陛下囚昌七载,并无一怨言。据臣意,看姬昌真乃忠臣。”

纣王听言恍然大悟,似是才知道姬昌囚七载之期已满,指尖敲打宝座扶手,道:“时光匆匆,不觉间已过了七载。爱卿不愧孤之左臂,孤还未曾想到,爱卿亦帮孤办成事了。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姬昌城府极深,说不定外有忠诚、内怀奸诈,包藏祸心呢。”

黄飞虎如何不知纣王在找茬,又道:“据人言,昌或忠或佞,入耳难分,一时不辨。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姬昌数年困苦,终日羁囚,训姜里万民,万民感德,化行俗美,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所以民称姬昌为圣人,日从善类。”

亚相比干、梅伯等俱上本启奏,恳请纣王赦免姬昌之罪。

纣王看了他们一眼,又问道:“国公以为如何?”

申公豹出列,亦赞同黄飞虎等人之言。

纣王别有深意地在申公豹身上转了一圈,而后收回视线,似笑非笑道:“姬昌贤名远播,爱卿俱为其说好话,孤若是不同意,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文武百官皆沉默。

纣王眯起眼,正欲说什么,忽然午门将士来报,太师闻仲凯旋而归,已至朝歌城外。纣王眼睛微亮,连忙起身,连早朝也不顾了,命随侍官准备乘辇,又嫌辇车太慢,干脆徒步径往城门而去。闻太师身份极高,又是陛下的老师,文武百官亦前往城门迎接。

闻太师骑在战马上,身着青铜铠甲,威风凛凛,以胜利之态凯旋归来,老远看到纣王亲自出宫迎接,闻太师连忙驱战马奔跑起来,快来到纣王面前时猛地拉住马缰,而后利落翻身下马,半膝而跪行礼道:“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纣王笑着迎上去,亲自将其扶起,道:“太师一路辛苦了,可惜孤没能及时得到消息,行程有些仓促,望太师不要介怀。”

闻仲大笑道:“陛下能亲自出门迎接臣,臣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会有介怀之心?陛下,微臣离开后朝廷一切可还安好?”

纣王与闻仲并肩回城里,不过碍于君臣礼仪,闻仲脚程稍慢,落了纣王半个肩膀。纣王故作不知,开玩笑道:“太师不在,孤倍感寂寞啊。”

闻仲听言哈哈大笑,安顿好军士,正是早朝时间,便随文武百官一同进九间殿上朝。

早朝继续,有闻太师坐镇,百官如同被打了一剂定心针,黄飞虎再次出列启奏赦免姬昌之事。

闻太师,名闻仲,师从截教通天教主门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金灵圣母,道行高深,擅长行军大战,手握兵权,常年征战沙场,为殷商平定叛乱,对江山社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太师奉先帝之命,从小辅助纣王帮其登上皇位,亦是纣王的老师,纣王一般不轻易反驳他的话;再者太师手持打王金鞭,虽是臣,却拥有下打奸臣上打昏君的权利,纣王亦不敢与之作对。

纣王冷眼看着黄飞虎,暗忖,黄飞虎多次暗中去姜里看望姬昌,如今为了姬昌却是连孤的脸色都不会看了,更仗着孤不敢得罪闻太师再次直谏,叫孤不想赦免姬昌也得赦免,当真是可恶!

太师闻仲回朝歌路上听说过西伯侯被纣王囚困之事,特地拐道去姜里探望了姬昌,与对方交谈了半晌后心中只有佩服,贤明如姬昌是百姓之福,被囚七载亦无怨言是陛下之幸。思及此,闻仲出列上奏,巧言道:“陛下,姬昌之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