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章 大学士朱继祚(2/3)

王永历、继唐王绍武、鲁王这些南明政权的使者。这些南明使者既然都得不到高旭的支持,自然同仇敌忾地讨伐同盟会的所有主张,而朱继祚则在三藩使者中左右逢源,谋取声誉。当然,光有正统名份的嘴皮子也是无济于事的,在同盟军的军威之下,朱继祚显然明白了这一点。

朱继祚对同盟会新政的声讨暂时没有得到高旭的激烈回应。对高旭来说,容纳异已,也是一种考验。但容纳并不是放纵,对于朱继祚这个反同盟会团体,黑衣卫的秘密情报宪兵一直在监控当中。

九月初,朱继祚摄于同盟会的军威,也趁着全境矿乱愈演愈烈的时候,认为时机来到,离开兴化府的莆田,来到南澳岛。

南澳是位于福建最南端,漳州府与潮州府交界的一个海岛,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

朱继祚之所以要来到南澳,不光是因为南澳岛背靠着广东,在身后有广东绍武政权的支持,而且因为南澳岛是福建省内唯一一个不在同盟军控制之下的岛屿。

南澳岛地处闽粤交界,进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南澳岛处在郑芝龙旧部、南澳总兵陈豹的控制之下。

在郑氏少主郑森流亡日本之后,福建境内的郑氏势力几乎被高旭连根拨起,郑氏在商业上的利益基本上被华商会接收,至于郑家军,更是让高旭打散分化,一部分加入了甘辉的安义镇,而其中郑家军的主力洪旭部,早已奉命开赴江南抗清前线,加入了徐玉扬的铁一镇序列。

但在福建境外的广东,郑氏仍然有二股残存势力,一股就是南澳总兵陈豹的人马,另外一部分就是已成为广东绍武政权支柱力量的广东总兵林察的人马。陈豹与林察俩人都是郑芝龙的旧部。

陈豹是福建南安石井人,其人矮胖精悍,性格粗鲁,但他武艺高强,善于骑射水务。他据守南澳岛,对于同盟会的招揽嗤之以鼻。他是追随郑芝龙多年的旧部,对郑氏十分忠心,而且在漳州府、潮州府沿岸一带颇有名望。

尽管郑氏家族的基业是先损于清军,然后被高旭“巧取豪夺”,但对于高旭入主闽海,像陈豹这样的郑氏旧部自然十分不服。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朱继祚这样的曾出任隆武朝大学士的重臣驾临南澳,身为武夫的陈豹自然是极为欢迎的。

对于朱继祚为代表的反对同盟会新政的少数福建本地官绅来说,面对浙江鲁王、广东绍武、广西永历三个南明藩王的招揽,有了待价而沽的择君机会。由于杭州清军发起攻势,鲁王政权控制下的浙东已经大部分沦陷,鲁王本人也逃到舟山群岛避难,而且浙东又在抗清前线,拥立鲁王自然就是下下策了。

要论血统与崇祯帝的亲近,桂藩永历无疑是最具正统性的,但在永历与绍武的两广内战之中,永历政权连番大败,而永历帝又是个出了名的胆小怕死,每战败一回,他就向西逃一回。从当初在广东肇庆登基,再“离驾”到广西全州、柳桂、桂林,如今又凭着广西的本地军阀刘元胤,以及大顺军残部郝永忠部,才站稳了脚。

高旭所带来的最明显的蝴蝶效应就是原本初立不过一月就被清军覆灭的绍武政权,由于福建被同盟军光复之后,而驻守江西的清军绿营将领金声桓又在福建新败之下无力南下,这使得绍武政权没有了外部威胁,再加上与永历政权争立中又大胜几场,终于站稳了脚跟。

但是广东的绍武政权虽然在两藩争立的军事上胜利了,但在政治上,对于正统观念深入人心的大明官绅来说,还是倾向于永历的。因为当初唐王隆武帝以远藩、罪藩的名义继统,就留下了非议的后遗症,何况绍武又是隆武的兄弟而已,仍然不过是远藩而已,所以连广东省的一些著名官绅如曾任大学士的何吾驺、陈子壮、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