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章 矿乱(2/3)

同盟会商政署对冶铁业的整顿自然引起了各地矿主的强烈反弹。反对新政的大都是地方豪强出身的矿主,这些人大都是土皇帝,而且他们向来行贿一下当地官员就免除税收的,如今同盟会如此寻根究底来念紧箍咒,这些人自然不甘心。那些矿主当中,除了其中大部分的本地豪强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外地客商,最主要是徽商。对于这些人,高旭抛出了同盟会的采购订单,比如同盟军的军需铁制品,来取得部分铁商的支持,至于那些出身地方豪强的顽固分子,高旭自然不客气的下刀子。

首当其冲的就是尤溪县。

陈永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高旭的开办尤溪基地的重任,来到尤溪县的。

高旭让陈永华带着自己的规划书先到尤溪,一是因为福建初定,他暂时必须坐镇福州中枢来处理各类公务,在尤溪基地初成规模之后,他再来介入核心的技术指导;二来也是对陈永华能力的考验。

要说起来,陈永华这时也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着实难以担负这样的大任。但高旭知道古代男子的年纪不能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所谓英雄出少年,正因为年轻,才没有诸多的顾忌,才没有人情世故的牵绊。要说起成绩,都是给逼出来的,就像他高旭,谁知道能在不足二年的时间里创下这么大的局面。

而且,高旭也不是让陈永华两手空空去尤溪的。在八月上旬,高旭就以安义镇的蓝登部接替耿云部在建宁府的防守,命耿云领着一个旭卫镇预备营开到尤溪县驻守。中秋过后,马三炮领着高氏工坊的熟练工匠也来到了尤溪,在此同时,福州商政署的署理长周福生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尤溪,开始整合尤溪境内二十多个铁场,勘探矿产,作着开办新矿场的准备。

事实上,陈永华是作为高旭的特使来到尤溪的,因为在军务上有耿云部驻兵,技术上有马三炮主持,整合铁场的生意上有周福生去谈判,陈永华只是替代高旭作为尤溪基地开创时统筹的角色而已。

就算陈永华毫无经验,也不要紧,以他务实、内聪的性子,多看多学多想,在自己的大力栽培下,高旭相信他很快能进入角色。

陈永华没有让高旭失望,如今他已熟读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钢铁冶炼流程,再加上他花了大量时间对尤溪本地冶铁高炉进行实地考察,理论加上实践,士子出身的陈永华正如高旭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技术方向的“士匠”的转变。

在技术革新方面,高旭的脑子里有很多后世的改良之法,他需要一个有足够学识和能力、也值得信任的执行人。这个人,暂时来说,高旭看中的就是这个陈永华。

一直以来,作为高氏产业在福建的大掌柜,同盟会福建分会的开创人,时任福州商政署署理长的周福生,对于高旭如此重视陈永华和甘辉俩人,心中自有一些不满。要说起来,他算是高氏的老人了,又是福建本地人,虽说他如今主管商政,但他的期望是在军政领域有所建树。如今甘辉已成为安义镇的提督,像尤溪基地这样重要的大项目,也由看上去“乳嗅未干”的陈永华来主事,至于福建同盟会分会会长也由宣政院院理长许用兼任,他的权力完全局限在商政上。以周福生自己来看,他没有脱出大掌柜的范畴。

周福生看上胖乎乎的像一个笑阿弥,却是带着一份怨气来到尤溪的,再加上他本来就是海盗出身,年轻时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整顿起尤溪的二十多个矿场来,完全是仗着同盟军的威势来强行征用,而不是先以商业手段来谈判、收购来解决。那些矿主一有不服,周福生就派人去炸掉他们的高炉。一个月下来,在周福生的高压政策下,尤溪二十多所矿场虽然表面上接受商政署的整顿,但暗地里,这些矿主开始串联反抗。

陈永华意识到周福生的暴力手段可能带来矿乱,更不利于尤溪基地的拓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