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嘉定 三(2/3)

有记载这李元胤“稍读书,知大义,好与士大夫交”。自从李成栋降清之后,他一直怏怏不乐。后来李成栋在广东反正之前,他曾“涕泣陈大义益切”,又誓“事即不谐,自当以颈血报本朝”。结果在顺治七年,永历帝出逃肇庆,留李元胤守城。最终李元胤孤军不支,被清平南王尚可喜部攻陷,李元胤身着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道:“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言毕自刎而死,应了自己当初的誓言。

身为儒生子弟,却又从贼、降清,但因为一颗期望大义的心,这使得李元胤身上充满了矛盾的气质。他痛恨烧杀抢掠,但他又身在绿营清军这个体制之内。这在其它人的眼里,便显得他脾气古怪之极。

李元胤跳下战马,来到那个钉在木板上浑身**的女子面前,先是踌躇了一下,然后蹲下身。那个女子贞烈无比,竟是咬破舌尖,“呸”地向他吐出一口鲜血,狠命诅骂着。李元胤只是默然无语,伸出手,使力拨出钉在女子手掌上的两颗铁钉。那女子得了自由,伸着痛得颤抖的双手,随后拉起被扯烂了的红肚兜,转身就跑。李元胤没有阻止,只是木然地看着她那充满着诱惑曲线的体型在滚滚硝烟中奔跑。只见那女子跑到一个街边的水井边,毫不犹豫地跃身而起,投井自尽。

李元胤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的十几名亲卫已是见怪不怪。

李元胤上马,缓步来到那个水井边,忍不住朝井里望了一眼。一望之下,忍不住愣了愣,只见那女子半个脑袋差不多就在井口处,似乎像立在井口下一般。李元胤这在看出,这个深井已经被那些不计其数投进自尽的城民们填满了。所以,这个女子就算投入井中,也不过是立在一堆立体的尸首之上而已,根本性命无忧。

与那女子仰着的深恶痛绝的眼神对视了一下,李元胤无语地猛抽一鞭,疾骑而去。

自从嘉定城破之后,李元胤约束他的几百部卒,不得入城抢掠,随即回师吴淞城。当他收到徐鸿部夜袭嘉定的消息之后,他在天明之时赶来支援。这李元胤心思缜密,先是派出一小队人马冒作义民,诈开同盟军控制下的西城济漕门,然后与李成栋本部联手把徐鸿压缩在北城狭长的区域之内。

李元胤一直劝说养父李成栋撤出嘉定城,但李成栋因为自己的弟弟在嘉定城外被乡兵杀死,一直发誓报复,而且所有的战利品都让那徐鸿夜里突袭夺了去,虽然同盟军的名声早就从江阴传遍了江南,但李成栋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他畏惧满清兵如畏狼虎,但对于同盟军这支全由乡兵组成的“乌合之众”,李成栋毫无心理阻碍。因为前些日,会聚在嘉定城外的数万乡兵就让他杀得片甲不留。难道他还怕了眼前这支已经只余下一千人的同盟军?至于刘良佐的数万人马被同盟军击溃了,李成栋没有眼见为实,只不过听到一些传闻,自然无法相信。

李成栋这个粗人不明白、也不了解同盟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那句宣言的力量,但李元胤却是知道的。因为当他第一次看到同盟军的那面中华旗时,他也是无法抑制自己胸中的某种激荡之情。他觉得那面旗帜似乎有一种魔力,在召唤着他日惭麻木的心。

当李元胤刚刚收到同盟军的督帅高旭领着崇明的援军开到浏河的消息时,顿时失色。如果现在再不撤出嘉定城,到时同盟军的援军只要把城一围,那就要面临着瓮中捉鳖的困境。

李元胤要尽快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养父李成栋。

但李元胤远远地听到清兵再一次进攻的急促鼓声时,心中更是焦灼万分。如果在混战之中,让城内的那些同盟军缠住,无法及时撤出城外,到时李成栋部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

“父亲,我们必须马上撤出城外。”

当李元胤一见到满脸厉色的李成栋时,但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